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1课时: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苏教版三年...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1课时: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2015-12-04 收藏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整百数乘一位数算法的过程,会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

2、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数学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探索算法,理解算理。

教学难点:能理解多种算法的意思。

教学对策:多向思维发散,择优选取最佳解法。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

复习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

口算卡片出示。

指名口算,说说算法。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题。

(一)情境引入

出示场景图。

看图,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自主探究

师:同学们提了很多问题,现在我们先来解决其中的两个问题:

1、出示问题:女孩跑多少米?

怎样列式?

指名口答算式。

独立试算后先同桌交流,再班内交流:谁来给同学们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指名口答算法,学生的算法可能有3种,教师板书。

师:你喜欢哪种算法?你为什么喜欢这种算法?引导学生用第2、3种算法口算。

2、出示问题:男孩跑多少米?

你是怎样算的?先自己算一算,再在小组里和同学交流一下。

交流算法。

3、比一比,试一试的题和例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三、组织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一组一组口算。

比一比,每组中两道题算法上有什么联系?

2、想想做做第2题

移动卡片,算出上下两个数的积。

读题后,理解题意。

独立思考。

交流想法。

3、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快速完成并开火车核对。

4、想想做做第6题

读题后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然后班内交流

四、课堂作业。

P71想想做做第2题(任选一组)、第4题、第5题、第6题。

板书设计: 整百数乘一位数

方法1 方法2 方法3

课前思考:

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整百数的口算方法。掌握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既是本单元的基本教学目标之一,又是进一步学习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和估算方法的重要基础。教学时,要鼓励学生联系现场场景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独立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从而让学生在此过程中进一步感知乘法运算的含义。

课后反思:

出示情景图后,学生列出整百数乘一位数的算式,我提出你能自己算出结果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我总结了教材上的三种方法。学生通过比较、交流体会到哪种方法更好,进而在多种算法的基础上优化算法。第6题,我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写出自己的想法,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明确:要判断60个车轮够不够可以先算出装配32辆自行车一共需要多少个车轮,再把算出的结果与60进行比较;也可以先算出60个车轮可以装配几辆,再与32进行比较。由于很多学生课前就已经会计算整百数乘一位数,所以教学起来并不是很困难。

课后反思:

学生有口算的经验,所以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比较容易,也较感兴趣。教材上安排只有整百数乘以一位数,而我在设计的时候把整十数也安排进去,因为我认为在方法和原理上是相通的,掌握了整十数与一位数相乘的方法也就掌握好了整百数与一位数相乘,甚至可以引发学生对整千数与一位数相乘的方法,事实上也是如此,学生在计算三位数与一位数相乘时,看到末尾有几个0就在得数末尾加几个0,学得很容易,也很顺手。当然在一些口算方法都得出时,让学生比较你最喜欢哪种方法时,学生都不约而同选择添0法,其实这种方法与下面要学的笔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有相通的地方,可以在这里先作一铺垫。当然本课中还有一点需要强调,即比较2400和4003积的数位的不同及2500和4006积的末尾0的个数的不同,这样可以避免很多错误,而且将知识学得透彻。

课后反思:

本课是在学生有了一定的相关知识技能后学习的,所以学生学习起来比较轻松,容易接受此类的口算方法。而且教材一开始就创设了学生所熟悉的操场的跑道跑步这一情景,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情感。通过相关的课后练习,也进一步说明学生对于本课知识的相关要点已经基本掌握,并能熟练运用到口算中。

课后反思:

这节课教学的内容是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在教学之前,我先出示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题,再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然后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解决的问题是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根据刚才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复习,学生能很快的说出口算的结果及过程,在口算时,学生都用教材上的其中两种方法,用几个百的这种方法学生都没想到,所以自己给学生介绍了一下。这节课进行了大量的口算练习,这也是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根据整堂课的情况看,学生都能熟练掌握了。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