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03
收藏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2~3页例1、例2及做一做,练习一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掌握小数乘整数的一般方法,会比较熟练地进行笔算。
2.使学生经历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整数的过程,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
3.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数学,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乘整数的一般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一)课件呈现,寻找信息
1.课件呈现放风筝的情境以及各种不同形状的风筝。
2.课件呈现买风筝的情境(例1的主题图),画面上醒目地显示四种形状各异、价格不同的风筝。
3.设问:从图中你能看出哪些数学信息?
(二)提出问题,揭示课题
1.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先来解决买3个蝴蝶风筝多少钱的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教师板书或PPT课件呈现:3.53=)
2.追问: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算式有什么不同呢?
3.引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数乘整数。(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自主尝试,感悟算理
(一)感知算理
1.算一算:3.53,可以怎样计算?
给足时间,让每一位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独立计算出买3个蝴蝶风筝所需的钱数。教师巡视,注意发现学生中的不同计算思路。
2.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的计算思路可能有:用加法进行计算;改写为复名数进行计算;化元为角进行计算等。
(二)重点分析、研讨化元为角算法的算理
1.组织全班学生对上述多种不同解法逐一进行分析、评价和充分肯定。
2.引导学生着重分析化元为角的计算方法。
(1)师:上述几种算法中,你认为哪种算法比较简单?这种算法中的关键是什么?
(2)学生分析、对比、讨论后,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话总结、概括:先把3.5元转化为35角,再计算35角3,最后将结果105角转化成10.5元。
(3)教师边小结边适时板书(或PPT课件动态呈现)如下竖式计算过程:
(4)小结:刚才我们在解决买3个蝴蝶风筝多少钱的问题时,想到了各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我们发现以元作单位的小数乘整数,可以转化成以角(或分)作单位的整数乘整数来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依托现实情境,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用自己理解的方法自主解决问题。在充分肯定学生的其他合理方法之后,着重分析和评价化元为角的算法,引导学生总结、概括这种算法的思考过程,体会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的联系,感受小数乘整数还可以转化成整数乘整数进行计算,初步感悟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和算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巩固化元为角的计算方法
1.第2页做一做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名演板。
(2)重点评价把4.6元看作46角进行计算的方法。
2.第2页做一做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组织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主要关注下面两种方法)。
方法一:先算出具体的钱数6.4元7=44.8元,再与40元进行比较,做出判断。
方法二:直接通过估算解决,一个燕子风筝的价格是6.4元,超过了6元,买7个就超过了42元,所以40元不够。
(3)拓展:50元够吗?
三、运用转化,探究算法
(一)动态呈现小数乘整数的过程
1.出示算式0.725=?,提问:0.72不是钱数,怎样计算?
2.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引导学生提出:能不能转化成整数来计算?
3.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方法。)
4.小组交流计算方法。
5.学生全班集体交流转化过程和计算方法,教师适时板演(或PP课件演示)乘法竖式计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算法。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三点:怎样把因数0.72转化成整数?乘得的积应如何处理?积末尾的0如何处理?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算理。)
由于因数0.72化成整数72必须100,所以要使积不变,积360应100。
(二)将乘得的积化成最简小数
请学生观察乘得的积3.60,提问:3.60是最简小数吗?(不是!)提醒学生,乘得的积如果不是最简小数,可以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将积中小数末尾的0去掉。
(三)小结小数乘整数的一般方法
1.引导学生回顾3.53、0.725的计算过程。
2.提问:想一想,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你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最后又做什么?
3.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归纳小数乘整数的一般方法:
(1)先将小数转化为整数;
(2)按整数乘法算出积;
(3)再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因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若积的末尾有0,末尾的0可以去掉。)
四、拓展应用,巩固新知
(一)专项练习
1.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的对比。(第3页做一做第1题)
(1)引导学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归纳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的不同:小数乘整数中有一个因数是小数,整数乘整数中两个因数都是整数;小数乘整数的积中,若小数末尾有0,这个0可以去掉,但整数乘整数的积末尾的0不能去掉。
2.确定积的小数点。(第3页做一做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组织学生交流:你是怎样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的?积末尾的0是怎样处理的?
(二)计算练习(第3页做一做第3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计算情况。
2.组织学生交流,着重交流第二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两道小数乘法计算题(2.312和3.1353)是怎样计算的。
(三)趣味练习(智慧岛)
1.小狗登城堡。
2.小金鱼戏水。
3.小蜜蜂采蜜。
(四)应用练习
1.练习一第3题。
(1)引导学生正确用合适的方法估计自己家到学校的路程。如:用步测的方法估计,知道自己的步长约为0.6 m,从自己家到学校约走多少步,用步长0.6 m乘走的步数,就得到自己家到学校的大致路程。
(2)通过计算自己每天、每周上学要走的路程,巩固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加深对一千米有多长的具体的感受。
2.练习一第4题。
(1)第4题是根据第一列的积,写出其他各列的积。
(2)本题利用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在按从左到右的顺序逐列写出积的过程中,自觉地应用积的变化规律,并打通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之间的联系,体会到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五、课堂总结,深化新知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
六、课外作业
1.练习一第1、5题。
2.练习一第2题,是联系学生的主要学习资源课本进行的计算活动,应让学生先自己去了解五门学科课本的单价,然后再计算、填空。
九年级数学上学期1.2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练习题
2009学年初三数学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
九年级数学上学期第4章一元二次方程单元测试题
初三数学上学期第六章频率与概率答案
中英文中学月考数学试卷
九年级数学上学期3.1二次根式(第1课时)练习题
初三数学上学期第一章代数初步知识试题
九年级数学上学期1.3平行四边形的判断练习题(2)
初三数学1.3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练习题(1)
高碑店市2008— 2009学年度初三数学期中试题
初三数学上学期圆心角与圆周角练习题
2009学年安徽省初三数学上学期期中试卷
初三上学期数学第一章同步练习题
九年级数学上学期1.3(矩形的性质练习题(3)
2009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初三数学1.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1.2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练习题
2008—2009初三上册第一次考试题
九年级数学上学期5.2圆的对称性练习题
初三数学上学期第四章视图与投影试题
初三数学上学期第四章视图与投影答案
2009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测试卷
初三数学上学期第五章反比例函数答案
九年级数学上学期5.1圆练习题
初三数学上学期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测试卷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第23章旋转同步测试题
九年级数学上学期3.1二次根式(第2课时)练习题
2008年九年级数学上期末测试试卷(2)
初三数学上学期第五章反比例函数试题
九年级数学上学期3.1二次根式(第4课时)练习题
初三数学上学期第六章频率与概率试题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