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03
收藏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上直接给出了两人同时相对而行的情境,而我在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想办法解决王老师怎样才能尽快拿到材料的问题,从而引出相遇问题,这样使学生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运用数学,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非常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因此,作为学生的组织者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材本土化,生活化。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出发,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2.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上述案例中,当出示条件后,让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想了解哪些数学问题,这时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提出了一连串的五个问题。这一教学过程,通过创设情境,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感到学数学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不是与己无关的、枯燥无味的,而是生活中所必需的。从而唤起学生的数学思维,将孩子们带进数学天地。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个人只有发现问题才能提出问题,只有提出问题才有可能解决问题。问题意识、问题能力是创造能力的基础。因此,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数学情境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研究、去探索。
3.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这节课的一大特色,如何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水平是当前一个重要的课题,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等合作探究活动,求出了相遇的时间,并了解了在什么情况下用算术解答,什么情况下用方程解答比较简单,通过合作学习,实现了知识上的互补,从而解决了本课的重点问题。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愉悦,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新课程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氛围中获取知识、构建能力,自我养成对待学习的积极的情感态度。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在教学层面上的三大要素,也是在教学方法上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因此,好的教学方法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主动去探究。课堂上给学生多一点思维的空间和活动的余地,凡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凡学生能探究得出的决不替代;学生能独立解决的决不示范。给学生多一点表现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发展。
总之,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只要还学生们一片蓝天,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索、自我调控的时间,学生创新能力就能得到提高。
小学二年级数学平移和旋转的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有趣的拼搭 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比较数的大小”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关于笔算除法的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反比例的意义的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关于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的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柱的认识的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正比例的意义的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关于除法的验算的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和‘=’ 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丰收的果园 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物体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26和7的加减法 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1分类(一)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一册第三章整理与复习(一)教案
小学数学二年级平均分的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实践活动:剪一剪的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80的认识 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关于平均数的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的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16和7的认识 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几和第几 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复习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2分类(二)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关于口算除法的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一册《数学乐园》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10的分与合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关于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的教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