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03
收藏
开学已经将近一个月,在这段时间内我按照教学进度已经完成了本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的教学。这个单元的知识是在三、四年级整数乘法和小数的基本认识的基础上的一个延伸。本以为学生会轻而易举的掌握知识,可是教学下来学生做题的情况却令我出乎意料。经过单元测试,两个班的情况都不容乐观,合格率和优秀率都较低。根据平时作业和此次考试,总结起来学生出错的情况有两种:
1、方法上的错误:不会对位;计算过程出错。
小数乘法的对位与小数加减法的对位相混淆;而不是末位对齐。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花样百出的现象较多,如在竖式计算过程中小数部分的零也去乘一遍;每次乘得的积还得去点上小数点,两次积相加又要去对齐小数点等。
2、计算上的失误:做题马虎、不仔细。
看成整数乘法算好后,忘加小数点;或小数点打错位置;或直接写出得数(如2.152.1的竖式下直接写出4.515,无计算的过程),做完竖式,不写横式的得数等。
面对这种严峻的情况,使我不得不静下心来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并对此深刻的进行了反思:
一、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不强
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依据因数变化与积的变化规律,而我在复习这部分知识时,只停留在填表格、分析变化的原因上,仍按照地地道道的传统模式,出示问题找答案分析原因,以达到掌握某知识点的目的,抑制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己举例子说明积的变化规律,这样获得的积的小数点与因数的小数点的关系才是主动的。
二、教师主导性太强
在学生做题中出现错误时,我总是急于给同学分析做错的情况,而没有让同学自己找找原因,如果让他们先想想小数乘法的法则,然后再跟错题比较一下,这时候有的同学可能自己找出错题的原因,这样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下次做题时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或者还可以把学生所有的错题的形式集合在一起,让学生自己会诊,找出错因。
三、新授前相关复习不够到位
对于学生的学习起点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学生的基础掌握不好的情况下,就应该先为学生作好铺垫,提前让学生作好整数乘法和小数初步认识的复习,而不应该急于按教学计划开课。如果在开始教学新知识时就把好计算关,给学生打好坚实的基础的话,就不致于出现正确率较低的现象。
四、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多加强口算题的训练,以提高计算正确率。
五、没有抓住小数乘法和小数加法计算的根本
小数加法和小数的乘法最根本的区别就是小数点的位置情况,在开课之前我没能作出预料,可是在学生的做题中,我却发现了好多同学在学完小数乘法的末位对齐后,加减法就忘记了小数点对齐。我想如果我能在课前作好充分的预设,在课上作好强调,学生的出错率也会降低。
经过此单元的教学,我找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为我在下一部分的教学提了一个醒,使我越来越认识到:没有精心的备课,就没有高效的课堂。没有了反思,就没有自己的教育信念,永远成不了具有自己鲜明个性的教师。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考试卷
浅谈低年级计算的教学小学数学论文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乘与除课后检测题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考试试卷
让小学数学与生活接轨
谈四年级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培养
五年级数学《控制取胜法》能力训练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浅谈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期《圆柱与圆锥》练习卷
由圆柱表面积想到的 参加六年级数学教材培训有感
2016年二年级下学期数学课后练习题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综合模拟试卷
浙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乘除运算同步练习题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浅谈如何使低年级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
六年级下册数学分数与百分数随堂检测题浙教版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 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与改进设想
教研文章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及反思
沪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东南西北课后训练题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整数与小数同步练习题
小学数学老师读书随笔读《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有感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近似数同步检测题第二学期
2016年六年级数学数的整除课后练习题第二学期
三年级下册数学周长课后训练题沪教版
尝试教学法在应用题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让学生爱学数学
三年级数学面积课后练习题第二学期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综合练习题
数学也需要阅读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趣味练习试卷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