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02
收藏
教学环节设计:教材上直接给出了两人同时相对而行的情境,而我在教学时,先让学生读题充分理解题意,知道题中出现了哪些量,然后理解“相向而行”“相遇”和“同时出发”这几个相遇问题的要素。然后两名学生按相遇问题的要求演示其他学生观察思考“你发现了什么?”然后师生一起完成例题中的线段图。然后学生看线段图思考独立列数量关系式,把已知条件和问题带入等量关系式尝试列方程解答。
上述教学过程,通过创设情境,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活动,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感到学数学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不是与己无关的、枯燥无味的,而是生活中所必需的。从而唤起学生的数学思维,将孩子们带进数学天地。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个人只有发现问题才能提出问题,只有提出问题才有可能解决问题。”问题意识、问题能力是创造能力的基础。因此,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数学情境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研究、去探索。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这节课的一大特色,如何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水平是当前一个重要的课题,学生通过活动认识了相遇问题形成的条件和模型,通过对模型特征的探究活动,探究出了相遇问题的等量关系式,用方程解答比较简单,通过合作学习,实现了知识上的互补,从而解决了本课的重点问题。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愉悦,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新课程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氛围中获取知识、构建能力,自我养成对待学习的积极的情感态度。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在教学层面上的三大要素,也是在教学方法上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因此,好的教学方法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主动去探究。课堂上给学生多一点思维的空间和活动的余地,凡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凡学生能探究得出的决不替代;学生能独立解决的决不示范。给学生多一点表现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发展。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格式
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课后练习题:《东、南、西、北》
2016年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第4单元模拟题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练习题:第一学期
2016年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课后练习题:上册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2016
2016六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试题(附答案)
2016年三年级上册数学《吨的认识》课后练习题
三年级数学《一位数乘两位数》练习题:第一学期
归纳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数学24时计时法练习题:西师大版
2016年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训练题
2016年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西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测试题
2016年秋季三年级数学《周长》专项练习题:第一学期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格式
2016年三年级上册数学随堂练习题:《四则混合运算》
北京版五年级数学试题:《可能性》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吨的认识练习题精选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小数乘法》试题
北京版五年级数学《实际测量》试题
精选2016年三年级上册数学《一位数乘三位数》练习题
2016年小学数学课改计划(四年级上册)
三年级上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练习题:人教版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2016年)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总结
2016三年级数学《秒的认识》课后训练题:上学期
人教版三年级上学期数学《周长》同步练习题
2016年小学四年级数学课改工作计划(2000字)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