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聪明人的一封信_名师指点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致聪明人的一封信
首页>学习园地>名师指点>致聪明人的一封信

致聪明人的一封信

2008-06-23 收藏

——金牌班的同学应注意什么

奥数教育在线站长 刘宏合

奥数网金牌班的同学一般都是华校一二班的学生,这一个特殊的群体有着共同的优点。

一、非常聪明

聪明一般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记忆力好。去年我的班上有一个同学非常聪明,他学习奥数的时间比别人短,但是他所经手的每一道数学题都能记得非常清楚,不论是老师讲的,还是他自己作过的题。这样,只要是它遇到和做过的题一样的题,他就能很快把答案写出来。注意,我说的是写不是作,一般我们做题是要经过思考的,而他只是把答案从大脑里找出来写在纸上。第二思维敏捷,作为奥数教师最能体验着一点。有很多题,老师刚刚念出来,他们就有了思路。一般的同学要经过老师的指点才能有思路。

二、爱做题

聪明的孩子,对奥数很有兴趣,他们可能花了很多时间去做题。《华罗庚数学课本》、《华罗庚数学思维导引》、《华罗庚金杯题典》、《刘京友奥林匹克训练题库》这几本书,华校一二班的学生一般都能作完。他们做题的速度也飞快,中等难度的题目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小菜一碟。

但是,为什么在竞赛类的考试如:同方杯、资源杯等中他们会马失前蹄呢?他们的缺点又是什么呢?他们的努力方向又是什么呢?学生和家长都相当的迷惑。很多考试中,学生下了考场,感觉考得不错,但是结果却事与愿违。有很多家长甚至怕学生下了考场说“题不难”之类的话。下面我们就分析一下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首先从这批学生的缺点说起。

这批学生有一个非常致命的弱点,那就是不注意细节。他们作题有一个特点,就是只注意结果,不注重过程;还有一大批学生,书写的很乱。有时候“5”和“8”分不清,有很多数字写的不规范。也就是这些不规范,不知道葬送了多少好学生的前程。

有一本书叫《细节决定成败》,书中有很多故事让我们值得深思,其中有一个故事能给我们一个思考:有位医学院的教授,在上课的第一天对他的学生说:“当医生,最要紧的就是胆大心细!”说完,便将一只手指伸进桌子上一只盛满尿液的杯子里,接着再把手指放进自己的嘴中,随后教授将那只杯子递给学生,让这些学生学着他的样子做。看着每个学生都把手指探入杯中,然后再塞进嘴里,忍着呕吐的狼狈样子,他微微笑了笑说:“不错,不错,你们每个人都够胆大的。”紧接着教授又难过起来:“只可惜你们看得不够心细,没有注意我探入尿杯的是食指,放进嘴里的却是中指啊!”教授这样做的本意是教育学生在科研与工作中都要注意细节。相信尝过尿液的学生应该终生能够记住这次“教训”。

注意细节其实是一种功夫,这种功夫是靠日积月累培养出来的。谈到日积月累,就不能不涉及到习惯,因为人的行为的95%都是受习惯影响的,在习惯中积累功夫,培养素质。爱因斯坦曾说过这样一句有意思的话:“如果人们已经忘记了他们在学校里所学的一切,那么所留下的就是教育。”也就是说“忘不掉的是真正的素质”。而习惯正是忘不掉的最重要的素质之一。

我讲这个故事的初衷是,想提出一个大家普遍存在的问题,丢三落四是很多聪明的孩子都有的坏习惯。对于一个刚入门的学生来说,知道解题思路、方法、把题目解出来就应该很满足了;但是,如果你学了3年甚至是4年奥数以后,还停留在知道解题思路和把题作出来的水平上,那我可以肯定的说,你不是奥数高手。那大家出毛病的原因到底在哪?平时应该怎样改正?更准确地说,怎样养成一个良好的数学习惯?这是需要大家从平时的练习中注意一些细节的东西——解题过程。

解题过程何以这样重要呢?分析一下各类竞赛题目,我们可以知道,非常难的题目不是很多,而占大多数是我们称为中等难度的题目,而我们平时所见的容易的题目也少了。各个中学出题一般不会超出我们平时所作的题目,更确切的说,都是从各个奥数书上摘抄下来的。出题老师不敢自己创造新题,这里的新题是指新的类型的题目。每一种新的类型的题目都需要经过很多专家级的教师经过验证,否则就难以保证题目界的唯一性和难度适当。随着教育部对奥数教育的封杀,近两年各个重点中学出题都不敢明着出纯奥数类的题目,和小学日常数学相结合的题目大量的涌现,这样就限制了题目的难度。既然,题目的难度上不去,所以做好解题的过程就相当的重要了,很多同学就不会写解题的过程,更有甚者连解答题都没有解题过程。试想,这样的同学在考试中能不吃亏吗?

做好解题过程说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很难。关键问题是学生不知道解答题的过程的标准。在教学的过程中,一般的老师只注重学生思路的引导,而忽略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更确切的说,老师忽略了做题过程的培养。一道题目如果你能把解题的过程很完美的写出来,那说明你真正掌握这种类型的题目了。做好解题的过程一般需要两个方面的知识:第一是要把题目的每一个环节搞清楚;第二要知道那些是必须写的,那些是次要的。

把题目的每个环节搞清楚,这就要求学生不但能听懂,而且要听清,而且要注意老师是怎样写的,老师为什么要这样书写?这都是学生应该学到的东西;最让聪明的学生头疼的是题目能做出来,不知道怎样写在试卷上,这里我介绍最简单的办法——模仿例题,最好是模仿《华罗庚数学课本》上的例题。每一个类型的题目《华罗庚数学课本》上都有比较正规的解答。先从模仿开始,逐渐的就会熟悉每种类型题目的书写过程了。

这里我介绍一种正确的解题方法,希望能对那些困在题海中的孩子有些帮助。第一步:审题,搞清“是什么”。1.仔细读懂每一个字和符号,了解题设的环境、条件、过程、已知和未知因素;2.边读边想象,形成形象化的图景;3.从显在因素切入,挖掘隐含因素,构成已知条件,进而搜索所求的未知条件。读题目的时候,一般我们要把所读的题目归类,对于学生来说,就是想和自己做过的那一道题目相似,这里我提醒大家不要只注意题目的相似性,更要注意题目的区别在哪里。第二步:构思,搞清“为什么”。1.根据命题要求搜索有关基本知识。2.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弄清因果关系,找到解题的方向和途径。第三步:解答,搞清“怎么办”。1.平时每解一题,先写清规律、公式、定律、定理、给定情况、结论等,养成规范化解题习惯。2.勤奋训练,提高书写和运算技能。说到运算技能,我要提醒一些自以为聪明的用计算器作练习同学,考试的时候是没有计算器可用的,所以一定要认真地手算每一道题目,千万不要有侥幸心理。因为运算能力是基本功,平时不练习,考试的时候肯定是一塌糊涂,不是计算错,就是计算慢。第四步:检验,验证“怎么样”。这是“亡羊补牢”的手段,防止留下追悔莫及的错误。

以上我所写的是我教学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出的解决办法也只是在教学实践中所尝试并且有效的。但以上所提供的方法不一定是适合每一个人,提出来仅供大家参考。最后预祝我们聪明的学生有更好的成绩。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