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28
收藏
在课堂上,不少同学忙于记笔记,而没有处理好听、看、记和思的关系,顾此失彼,从而影响学习效果。现就同学们在数学笔记中存在的几种误区进行分析,以帮助大家提高记数学笔记的效率。
误区之一:笔记成了教学实录
有的同学习惯于“教师讲,自己记,复习背,考试模仿”的学习,一节课下来,他们的笔记往往记了几页纸,成了教学实录。这样做忽视了老师的一些精彩分析,对知识的理解肤浅,增加学习负担,学习效率反而降低。上课要以听讲和思考为主,并简要地把教师讲的思路记下来,同时,要记下自己的疑问或闪光的思想。如老师讲概念或公式时,主要记知识的发生背景、实例、分析思路、关键的推理步骤、重要结论和注意事项等;对复习讲评课,重点要记解题策略(如审题方法、思路分析、最优解法等)以及典型错误与原因剖析,总结思维过程,揭示解题规律。记笔记时,不要把笔记本记满,要留有余地,以便课后反思、整理,这样既可以提高听课效率,又有利于课后有针对性的复习。
切记切记:听记结合,听为主,记为辅!
误区之二:笔记本成了习题集
有些同学的数学笔记本,是高考试题大全以及一些解题技巧、一题多解之类的集锦,很少涉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思想方法的提炼及解题策略的整理,没有自己的钻研体验,笔记本成了习题集。这样一味做题抄录,不认真领悟其中蕴含的重要数学思想和方法,是学不好数学的。
少量典型习题及其解法要记,但不能就题论题,而是要把重点放在习题价值的挖掘上,即注意写好解题评注。易错之处或重要的解题思想,要用简短精炼的词语作为评注,把闪光的智慧用笔头记下来。隔一段时间后,再把它们拿出来推敲一番,往往会温故知新。切记切记:笔记应成为自己研究数学的心得!
误区之三:笔记本成了过期“期刊”
有些同学的笔记本好比过期期刊,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事实上,好的笔记是课本知识的浓缩、补充和深化,是思维过程的展现与提炼。合理利用笔记可以节省时间,突出重点、提高效率。当然,还要经常对笔记进行阶段性整理和补充,建立有个性的学习资料体系。如可以分类建立“错题集”,整理每次练习和考试中出现的错误,并作剖析;还可以将笔记整理为“妙题巧解”、“方法点评”、“易错题”等类别。只要这样不断扩大成果,就能克服“盲点”,走出“误区”,到了紧张的综合复习阶段,就会显得轻松、有序,还可以腾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把所学知识系统化、信息化。
切记切记:数学笔记要常用常新!
《数数(一)》教学设计
冀教版《玩扑克 做数学》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冀教版数学《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冀教版《折、剪、拼》教学设计
《数字开花》教学设计
冀教版数学《上下》教学设计
冀教版《认识100以内的数》教学设计
《找规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5、《谁摘的桃子多》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豆子》教学设计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教学设计
《小兔请客》教学设计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找规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数字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冀教版第八单元4《练习》教学设计
《了解生活中的数》教学设计
《提问题》教学设计
北师大数学《今天我当家》教学设计
冀教版数学《几十加几十》教学设计
《找规律》教学案例
冀教版数学《前后》教学设计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
《海滨的早晨》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数的顺序大小比较》教学设计
上下、前后、左右 教案
第八单元《几十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教学设计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冀教版《12减几》教学设计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