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答题技巧:应试解题方法_答题技巧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高考数学答题技巧:应试...
首页>学习园地>答题技巧>高考数学答...

高考数学答题技巧:应试解题方法

2015-11-30 收藏

高考数学答题技巧:应试解题方法

1.解答那些一眼看得出结论的简单选择或填空题(一旦解出,情绪会立即稳定).

2.其他不能立即作答的题目,可一边通览,一边粗略分为A、B两类:A类指题型比较熟悉、预计上手比较容易的题目;B类是题型比较陌生、自我感觉比较困难的题目.

3.做到三个心中有数:对全卷一共有几道大小题有数,防止漏做题,对每道题各占几分心中有数,大致区分一下哪些属于代数题,哪些属于三角题,哪些属于综合型的题.

通览全卷是克服前面难题做不出,后面易题没时间做的有效措施,也从根本上防止了漏做题.对于同一道题目,有的人理解的深,有的人理解的浅,有的人解决的多,有的人解决的少.为了区分这种情况,高考的阅卷评分办法是懂多少知识就给多少分.这种方法我们叫它分段评分,或者踩点给分--踩上知识点就得分,踩得多就多得分.

分段得分的基本精神是,会做的题目力求不失分,部分理解的题目力争多得分.

1.对于会做的题目,要解决会而不对,对而不全这个老大难问题.有的考生拿到题目,明明会做,但最终答案却是错的--会而不对.有的考生答案虽然对,但中间有逻辑缺陷或概念错误,或缺少关键步骤--对而不全.因此,会做的题目要特别注意表达的准确、考虑的周密、书写的规范、语言的科学,防止被分段扣点分.经验表明,对于考生会做的题目,阅卷老师则更注意找其中的合理成分,分段给点分,所以做不出来的题目得一二分易,做得出来的题目得满分难.

2.对绝大多数考生来说,更为重要的是如何从拿不下来的题目中分段得点分.我们说,有什么样的解题策略,就有什么样的得分策略.把你解题的真实过程原原本本写出来,就是分段得分的全部秘密.

(1)缺步解答.如果遇到一个很困难的问题,确实啃不动,一个聪明的解题策略是,将它们分解为一系列的步骤,或者是一个个小问题,先解决问题的一部分,能解决多少就解决多少,能演算几步就写几步,尚未成功不等于失败.特别是那些解题层次明显的题目,或者是已经程序化了的方法,每一步得分点的演算都可以得分,最后结论虽然未得出,但分数却已过半,这叫大题拿小分.

(2)跳步答题.解题过程卡在某一过渡环节上是常见的.这时,我们可以先承认中间结论,往后推,看能否得到结论.如果不能,说明这个途径不对,立即改变方向;如果能得出预期结论,就回过头来,集中力量攻克这一卡壳处.由于考试时间的限制,卡壳处的攻克如果来不及了,就可以把前面的写下来,再写出证实某步之后,继续有一直做到底.也许,后来中间步骤又想出来,这时不要乱七八糟插上去,可补在后面.若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想不出来,可把第一问作已知,先做第二问,这也是跳步解答.

(3)退步解答.以退求进是一个重要的解题策略.如果你不能解决所提出的问题,那么,你可以从一般退到特殊,从抽象退到具体,从复杂退到简单,从整体退到部分,从较强的结论退到较弱的结论.总之,退到一个你能够解决的问题.为了不产生以偏概全的误解,应开门见山写上本题分几种情况.这样,还会为寻找正确的、一般性的解法提供有意义的启发.

(4)辅助解答.一道题目的完整解答,既有主要的实质性的步骤,也有次要的辅助性的步骤.实质性的步骤未找到之前,找辅助性的步骤是明智之举.如:准确作图,把题目中的条件翻译成数学表达式,设应用题的未知数等.答卷中要做到稳扎稳打,字字有据,步步准确,尽量一次成功,提高成功率.试题做完后要认真做好解后检查,看是否有空题,答卷是否准确,所写字母与题中图形上的是否一致,格式是否规范,尤其是要审查字母、符号是否抄错,在确信万无一失后方可交卷.

轻松考试六步曲

如何在考试中发挥正常水平、考出好成绩,获取较高的分数?平时的知识积累和考试时的灵活运用固然重要,但非智力因素发挥得如何,也具有特别重要意义。下述考试六步曲可谓抛砖引玉,以之参考借鉴。

一、一个公式

一个公式就是:信心十专心十细心=胜利。这好比作战一样,战略上要蔑视敌人〔高考并没有什么可怕的〕,战术上要重视敌人〔要认真地对待每一道题目〕,斗志上要压倒敌人〔考试信心百倍〕,这样才能打一场胜仗〔考得好〕。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有信心,考试更不例外,这是前提;专心和细心是方法和技巧问题。这三心必须用到考试中去。

二、注意二意

〔1〕要正确审出题意。这是正确解题的前提。必须逐字逐句经过大脑过滤,千万不要想当然。审题,实际上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有清浙的思路。在历年大的考试中,常见审题方面出现的毛病是:(1)拿到试卷,急于作答,审题不细,导致漏笔或不按要求作答,导致失分;(2)审错题,答案不切题意要求,答案错误。这些毛病应该克服。审题,一方面要看清题目要求。比如,做选择题,就要看清是选正确的还是选错误的,是选单项还是双项等。另一方面是看清题目本身。数理化等学科要看清符号,英语要看清单词,语文要看清字词等,如考作文题是《世上不只妈妈好》,不少考生写成《世上只有妈妈好》,一字这差,离题万远。

〔2〕要有解题立意。从哪个角度、哪个方位入手,架起已知与未知的桥梁,寻求解题的有效途径。

三、三快三慢

〔1〕做题要快,审题要慢。因为审题是关键的第一步,力求准确无误,因而这一步不图快。一但有了解题立意,就要快速地书写,其次是先做容易的题目,以赢得时间。

〔2〕思维要快,交卷要慢。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有清浙的思路,一旦某道题目的解答被卡壳时,不要紧张,要马上变换思维方式,换个角度、换个方位去思考,不要自己判定为死刑而匆匆交卷。

〔3〕行文要快,复查要慢。有了解题思路,书写文字要快,以赢得时间。复查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一是不要全部检查,因时间不允许;二是浏览全卷。对全卷作个粗略的检查,从总体上了解一下是不是所有题目都答了,是不是按要求做了,有没有弄错题号的。特别是选择题,最容易把答案填错。三是要有针对性地检查一先检查是否漏答,再根据草稿纸上记录的题号检查疑惑题目并争取在这里补上分数。四是不要重复原来的思路。五是不仅要检查答案,而且还要检查问题的性质,看看自己是否真的把题目弄清楚了。五是千万不要回头检查选择题,因为考生在高度紧张的选择中,第一反应住住是最正确的。不要在一道题上选来选去,实在不会的,不妨蒙一个答案。

四、处理好四个关系

〔1〕审题与解题的关系。有的考生对审题重视视不够,匆匆一看急于下笔,以致题目的条件与要求都没有吃透,至于如何从题目中挖掘隐含条件、启发解题思路就更无从谈起,这样解题出错自然多。只有耐心仔细地审题,准确地把握题目中的关键词与量(如至少,0,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等),从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才能迅速找准解题方向。

〔2〕会做与得分的关系。要将你的解题略转化为得分点,主要靠准确完整的数学语言表述,这一点住住被一些考生所忽视,因此卷面上大量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情况,考生自己的估分与实际得分差之甚远。许多考生心中有数却说不清楚,扣分者也不在少数。只有重视解题过程的语言表述,会做的题才能得分。

〔3〕快与准的关系。在目前题量大、时间紧的情况下,准字则尤为重要。只有准才能得分,只有准你才可不必考虑再花时间检查,而快是平时习练的结果,不是考场上所能解决的问题,一味求快,只会落得错误百出。适当地慢一点、准一点,可得多一点分;相反,快一点,错一片,花了时间还得不到分。

〔4〕难题与容易题的关系。拿到试卷后,应将全卷通览一遍,一般来说应按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的顺序作答。近年来考题的顺序并不完全是难易的顺序,因此在答题时要合理安排时间,不要在某个卡住的题上打持久战,那样既耗费时间又拿不到分,会做的题又被耽误了。

五、悟出五感

〔1〕考前一个月要有题感。要了解、掌握要考学科的考试题目类型以及基本的解题方法,清理复习中的记忆线索,以便在考试中有一个清晰的回忆通道。

〔2〕考前一周要有临场感。大致在升学考试的前一周,一般基本都是停止系统的复习,进入一个适应考试阶段,形成考试的临场感。这就要求按照升学考试的日程,每夭做两份准模拟题。所谓准模拟,就是因为做题的时间与升学考试一致,但难度不大,这样既能适应考试的气氛,又能给自己增加信心。当你去教室上课时,就把它当作是去参加考试;当你坐在教室里,就可以想像自己就是在考场上;当你做练习时,就当作自己是在考试。这样就可以避免考试的怯场现象。

〔3〕考试前一夭要有正常感。不要因为要参加考试而加班加点,也不要因此而提前睡眠。要保持正常的生活习惯。

〔4〕考试时要有轻松感。每考完一科后,千万不要与老师、同学对答案。因为无论答对与否,已经是客观存在的。不要把一些无谓的痛苦来摧残自己的心灵。每考完一科,就想到轻松了一科,即使有的科目自己觉得没考好,也一定要着眼于未来,力争把下一科考好。

〔5〕要有满足感。考生务必恰当定位,不被不会做,做不完、做不对所吓倒,争取达到最佳竞技状态。即使这科是你的优势,你只可定位在120分,这是你实力的体现,而多拿了1分,就是你超越的表现。有了这种满足感不仅消除紧张的心理,而且还有可超常发挥。

六、确定符合自己的五个立足点

〔1〕立足于易题。容易的题目,力争快、准、规范答题,确保稳拿分数。〔2〕立足于基础题。属于基础的题目,并不都是容易的题目,要认真对待,确保基础题都得分。〔3〕立足于中档的题目。因为中档试题占八成,即占卷面150分的120分,优秀生可在难题上得分,但事实上,真正拉开档次的是中低档题。也就是说,将中档题拿下来,你就是把竞争对手打去了三分之二。这是考试也是复习的第二战略。(4)立足于平常的心理。选拔考试不仅是智力的竞赛,更是心理素质的较量。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竞技状态下,才能正常地发挥水平。(5〕立足于自己的优势。在其它科与别人平平的清况下,力争在自己特长和优势的一两个科目提高自己的分数,把同水平的人甩开,由此拉开档次。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