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统计与可能性反思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统...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苏教版三年...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统计与可能性反思

2015-11-27 收藏

课前思考:

这部分内容结合统计与可能性的学习,安排了学生很感兴趣的这两个活动。活动前,一定要让学生准备好活动的材料。在活动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引导学生运用数据说明问题,从而进一步体会从实验中收集数据研究问题的方法,加深对可能性相等和可能性大小的认识。二是要注意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设计活动的方法,制定游戏的规则。活动结束时,要让学生充分交流活动体验,恰当评价自己和同学,从而促进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课后反思:

将知识运用于生活,并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这是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在未知道情况下,先让学生进行适当的猜测,并谈谈自己的想法,这是自主学数学很好的方式。这时课堂上出现了争议,还各自阐述了自己这样判断的理由。场面很有味道,然后在这种争执下进行实验,那是最有效的。在实验之前,教师对摸牌活动的要求作了明确交代并进行适当的示范演示,这样能确保有的有序有效地进行,同时也给予学生自主完成的活动,如记录、制图等。并在多次实验后,也就是结果呈现的时候,很多学生都心服口服地接受了实验的结果,然后进行拓展性探究,如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和研究,既能明确一定的道理,又能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推理能力。

听后随想:

这节课是实践活动课,让学生在摸牌和下棋游戏中继续体会可能性相等与可能性有大有小。袁老师每一个环节都把规则说的很清楚,一个环节一个小结并补充相关的内容,所以整堂课在有序有效中进行。摸牌游戏,袁老师先让学生拿出四种花色,各2张,从四种花色的牌摸到的次数跟事先猜想的差不多,再让学生添加2张红桃,分为2类:一类是4张红桃,另一类是4张其他花色的牌,让学生猜想,这样红桃花色的牌摸得的次数比其他花色的牌明显多,能使学生感受由于条件变化会引起可能性的变化。下棋游戏的规则比较复杂,尽管老师说的很清楚,但还是有个别学生不理解,正方体上涂红色的面比涂黑色的面的个数多,红色面朝上在棋盘上走的格子比黑色面朝上走的格子少,最后结果却是拿红棋的人经常获胜,袁老师根据这种情况详细的分析了原因,并打了比方:用学生刚学的倍数关系,学生很信服。这堂课学生能从中获得很多感受,对可能性的大小有更多体会。

课后反思:

本课主要是通过两个游戏帮助学生进一步的明确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和事件发生可能性有大有小。首先,下棋打牌基本人人都会玩,但玩法不一,所以我先给这次活动制定了一个目标,使学生基本明确需要验证的知识,然后对摸牌和下棋活动的要求做了明确的交代,安排具体、清楚,保证这次活动的有效性,使学生在活动后能更加的明确可能性的相关知识。

课后反思:

这节活动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的统计图、统计表及初步认识不确定现象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统计和计算可能性以及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的操作练习。要是单纯的讲摸牌所出现的可能性是怎样的,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因此要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进行学习,借助操作实验等实践性活动逐步体会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本节课我首先让学生进行才摸到各种牌的可能性怎么样,学生的兴致很高,同时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学生准备好牌,并且小组分工后,我就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摸牌的游戏,使学生在摸牌的活动中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小。在学生掌握了可能性有大小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体会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还有相等的情况。探索部分同学们掌握了以后,我就让同学们说说生活中可能性大小及相等的事例,使学生明白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可能性,同时通过课件出示几个可能性的练习题加深学生的印象,巩固本节课所学。这段教学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组织学生参与感兴趣的实践性活动。这样教学,对学生的发展是很有益的。

在这节课的实施过程中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由于是一节活动课,且让学生自己带扑克牌来,学生有一点兴奋,还有一些学生还认不清扑克牌的四种花色,所以在讲要求的同时也花了一点时间去让学生认识牌上的花色。在第一个活动环节的时候,学生按照要求操作的挺好的,但在第二个环节中要求加四张红心牌进去,或许学生的兴致达到了高点,这时候课堂的纪律有点乱了。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