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27
收藏
案例展示: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小兔哥哥从山坡上采了一箩筐蘑菇,打算把这些蘑菇分些给自己的小兔弟弟吃。
课件出示4只小兔分蘑菇的图片,学生观察图片。
师:从画面上看,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生:一共有4只小兔,箩筐里有12个蘑菇,小兔哥哥把这些蘑菇的3/4分给自己的小兔弟弟吃。
师将学生讲述的信息板书在黑板上。
师:大家觉得小兔哥哥分得公平吗?为什么?
生:因为有4只小兔,就要把这些蘑菇平均分成4份,小兔弟弟有3只,所以分得3份,也就是这些蘑菇的3/4。
师:那小兔弟弟们分到了这些蘑菇的3/4,一共是多少个蘑菇呢?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摆学具
师:下面请大家两人一组,用圆片来摆一摆,分一分, 12个蘑菇的3/4是多少个?
学生分组摆圆片,教师巡视。
师:有谁愿意到上面来给大家演示一下你的分法。
请一生展示分蘑菇的过程。
2、列算式
学生演示分蘑菇的第一步:把12个蘑菇平均分成4份,每份3个。
师追问:用算式怎么来表示这一步?
请一生回答:124=3(个)
学生演示分蘑菇的第二步:给兔弟弟3份,也就是9个。
师追问:这一步用算式又可以怎么来表示?
生:33=9(个)
师讲述:我们一边摆圆片,一边用算式表示出了小兔弟弟们一共分到了9个蘑菇,我们可以用2个算式表示分蘑菇的过程。下面我再请一位同学说说这两个算式的意义。
指名复述算式意义。
师强调:把12个蘑菇平均分成4份,先算出每份是3个,再算出3份就是9个。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课件出示题目
(1)解决第一个问题:青椒的5/6是多少个?
师:6表示什么?
生:表示把6个青椒平均分成6份。
师:5表示什么?
生:表示有这样的5份。
师:怎样在图上分一分,表示青椒的5/6呢?
师边课件演示边讲述:把6个青椒平均分成6份(图上用虚线表示平均分6份),每份是1个,5份就是5个(这5个用另一种颜色表示)。
师:我们用算式怎样表示?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指名回答。
生:66=1(个) 15=5(个)
师边课件演示。
(2)其余3小题学生独立做,先分一分,列出算式,在全班交流,指名说说怎样算的。
师强调:做这些题目一定要先求出每份是多少,再求几份是多少。
补充:求苹果的4/5是多少个?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提问:摆8个圆片,拿出它的3/4,拿了多少个?
学生先自己动手摆一摆,再指名上来摆,把8个圆片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个,拿3份是6个。
师:用算式怎么表示?(指名说出算式)
提问:摆12个圆片,拿出它的3/4,拿了多少个?是怎样拿的?能列算式吗?
比较:两次都是拿3/4,为什么两次拿的个数不一样呢?
学生认识到:虽然两次都拿出3/4,但由于每次摆出的总数不同,所以拿出的结果也不同。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指名读题,明确题目要求。
提问:做这道题的时候首先要明确一个知识点,是哪个知识点?1时=60分
一小时分针转几圈?从12转一圈再回到12,刚好一圈。
学生各自在书上画线分钟面、按要求涂色、列式计算。
全班交流:你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
4、课堂作业:想想做做第4题
四、全课总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谈话:读一读你知道吗?你能解决其中的问题吗?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基本任务是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创设小兔哥哥分蘑菇给小兔弟弟吃的情境,给学生一个比较亲切熟悉的情境,使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随时随地伴随在身边,更使原本枯燥的分数题变得活泼、生动,易于学生接受,也符合了学生的思维特点,从而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学习需求,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通过提问小兔哥哥分得公平吗?既隐含着数学问题,又借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要分得公平公正),使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又学会为人处事的公平公正。
在探求12个蘑菇的3/4是多少个时,既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索用圆片摆一摆,分一分,又同时跟随摆圆片的过程引导出用算式如何表示每一步分蘑菇的过程,使学生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同时又获得理性知识。
在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后,提出的问题两次都是拿3/4,为什么两次拿的个数不一样呢?原本可以是一个很好的能够让学生讨论交流的问题,但教学时过于匆忙,没有展开讨论,而只用一个学生的回答一带而过。有的学生可能根本还没来得及考虑,而被直接告知答案,虽然两次都拿出3/4,但由于每次摆出的总数不同,所以拿出的结果也不同。
新人教版数学八下第20章《数据的分析》word导学案
新人教版数学八下《20.1数据的代表》word教案(4课时全)
2014秋人教版数学八上《15.3分式方程》word教案
人教版数学八下20.1《数据的代表》(平均数)word学案1
新人教版数学八下《19.2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菱形》word教案
2015春人教版数学八下《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第1课时) 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下20.2《数据的波动》(极差)word学案
新人教版数学八下《19.2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word说课稿
2015春人教版数学八下《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第2课时) 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下第20章《数据的分析》word学案(二)
新人教版数学八下《20.2数据的波动-方差》word教案
人教版数学八下20.1《数据的代表》(平均数)word教案(一)
新人教版数学八下《19.3梯形》word教案3篇
新人教版数学八下《20.2数据的波动》word学案
2015春人教版数学八下《18.1平行四边形》(第1课时)教学设计
2015春人教版数学八下《17.1 勾股定理》(第1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数学八下《19.2特殊的平行四边形》word教案(5课时全)
新人教版数学八下《20.2数据的波动-极差》word教案
2014秋人教版数学八上《15.2分式的运算》word教案
新人教版数学八下《20.2数据的波动》word教案(2课时全)
人教版数学八下20.1《数据的代表》(中位数和众数)word教案(二)
新人教版数学八下《19.4课题学习 重心》word教案
人教版数学八下19.3《梯形》word学案
人教版数学八下20.1《数据的代表》(平均数)word教案(二)
人教版数学八下第20章《数据的分析》word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数学八下第20章《数据的分析》word教案
人教版数学八下20.1《数据的代表》(平均数)word学案2
人教版数学八下20.2《数据的波动》(方差)word教案
新人教版数学八下第19章《四边形》word学案
人教版数学八下第20章《数据的分析》word全章《教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