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分米的认识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分...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苏教版三年...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分米的认识

2015-11-27 收藏

教学内容:

新课程人教版数学第五册教材3,4页(例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明确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2,知道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会用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4,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过程与方法:采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课前准备:

刻度尺,1米长的绳子,CAI课件

教学过程:

回顾旧知 活动引入

(一),回忆已学过的长度单位,请同学们分别用手势表示1毫米,1厘米,1分米.请大家用手势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 1厘米大约有多长 1米等于多少厘米

(二),思考:要量课桌的长度,你觉得用哪个长度单位比较合适,为什么 (用毫米太小了,用米又太大了,应该用厘米比较合适)

(三),估计一下课桌的长度.

(四),请学生量课桌长度,可用1厘米长的手势去估量,也可以用自己的学生尺去量,看谁量得既准确又快.

每个学生动脑筋,尝试用各种方法来测量.

在4人小组内交流各人的测量方法,评评优劣.

选几个小组来反馈信息.预设学生可能选择以下几种测量方法.

(1) ,用1厘米的长的手势去估量.

(2) ,用学生尺去测量,如尺子最大刻度为12厘米,然后将一个个12厘米相加.

(3) ,用学生尺10厘米10厘米地量,并相加,最后一次与不足10厘米的长度再想加.

(4) ,先请学生自评测量方法的优劣,再请他评,最后选出最优方案.

主动探索 学习新知

(一),初识分米

通过反馈交流,引导学生想象:由于课桌比较长,用厘米做长度单位来量还是比较麻烦,如果有一个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就好了.

互相讨论:这个单位规定为多长合适 引导学生根据以上测量方法讨论(得出以10厘米为一个单位比较好)汇报并说明理由;从而引出分米(板书课题)

(二),感知分米

1,猜测一下1分米有多长,你能在尺子的刻度中找出1分米吗 (可从尺子0刻度一端开始找,也可以在尺子中段找.)

2,问: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 (板书:1分米=10厘米)

在自己的学生尺中找出1分米.(除了从0到10外,还鼓励找从1到11,从3到13)

3,将拇指和食指张开,量出1分米的长度,感知1分米的长度.

4,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5,估一估,课桌大约宽几分米,再准确地量一量.(同桌合作)

6,是:刚才我们了解了分米与厘米的关系,那么你想知道1分米与1米的关系吗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解决的方法)

方法一:拿出已准备的1米长的绳子,两人合作,一个用尺子量,每量一分米,另一个同学就在纸条上做一个记号,观察1米里面有几个1分米.

方法二:因为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因此1米=10分米.

(板书:1米=10分米)

(三),运用分米

1,填空,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床长2[ ],也就是( )[ ] .

一支铅笔长2[ ]4[ ],也就是( )厘米.

青蛙平均一次能跳35[ ],两次能跳( )分米.

2,找朋友

一把米尺的长是1 分米

一把米尺的长是10 米

一把米尺的长是100 厘米

3,在〇里填上或=

20厘米〇3分米 1米〇99厘米

80厘米〇8分米 1分米〇90毫米

丁丁写了一篇数学日记,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写得怎样.

2002年10月31日(星期四) 天气:小雨

今天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了卫生间,拿起1厘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急急忙忙地洗脸,吃早饭.上学路上我看见有一棵高2厘米的树被风刮断了,连忙找来了一根长1厘米的绳子把小树绑好.我跑步赶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从书包里翻出1毫米长的钢笔和4米厚的笔记本,认真地做起笔记.

请学生各抒己见,把认为不正确的地方改正过来.

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思路清晰,练习由简入深,给学生思维一个层次的递进,对于1分米,学生的感知不强,所以也通过对比,及和厘米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有更深的认识.

毫米,分米的练习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3,能用毫米,分米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建立起基本的长度观念.

过程与方法:采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课前准备:刻度尺,1米长的绳子,CAI课件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

1,谈话:我们已经学过了1毫米,1分米,你知道1毫米,1分米有多长吗 (打手势.)观察你的周围,估计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毫米,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分米

2,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或数.

(1)宝宝出生时长约48( );

(2)一听王老吉的高约( )分米;

(3)数学书的厚约是( )毫米;

(4)我的腰围约是( )厘米.

3,10厘米=( )分米 50毫米=( )厘米

2分米7厘米=( )厘米 34毫米=( )厘米( )毫米

1分米6厘米=( )厘米 35毫米+45毫米=( )厘米

4,连线.

1厘米 5米

50分米 4分米

40厘米 2分米

200毫米 100厘米

1米 10毫米

生活园地

(1)我家的窗帘盒长2米2分米,窗户长2米,宽1米5分米.应该买一块长多少,宽多少的窗帘最合适呢

(2)中午,我买了一块长10厘米的火腿肉,每10毫米切一片,一共可以切几片

(3)图书馆有9本童话精选,每本厚4厘米.一个长4分米的书架能放得下吗 如果要把书架放满,应该放几本书

活动乐园

(1)量一量你自己的脚,手,小臂的长度.(每人一张练习纸)

(2)收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较小物体,把它的外形先印在右边,先估计,在量出它的长度.(四人小组合作完成一张练习纸.)

(3)教师节快到了,我亲手做了一张贺卡送给老师.(练习纸)

三,课堂小结.

千米的认识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7,8页例4,5

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公里),知道1千米=1000米.

2,使学生通过观察,明确米与千米的关系,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学设计:

引入:

师: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一些长度单位,同学们想一想,我们都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

师:那么你能用手表示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吗 我们现在就一起来表示一下.老师说着,同桌互相看着做,注意不对的要改正过来.

师:我们知道比较精确的长度一般用毫米作单位,我们课桌的长和宽用厘米作单位,教室的长和宽用米作单位,那么我门乘的汽车所行的路程是用什么作单位呢 (出示图片)

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发表自己的看法.

小结:通过画面我们可以发现汽车所行的路程是用千米作单位的,(板书:千米)在计算比较长的路程的时候,通常是用千米作单位,千米也叫做公里,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千米的认识.

联系实际初步认识千米

①出示米尺,说说米尺量多少次才是1000米 1000米用我们今天所学的单位写就是

1000米=1千米(在课件上板书)

回顾上课前和老师一起量100米的长度,说说1000米应该有几个这样的长 你跑100米用了多少时间 那跑1000米呢 (你跑过1000米吗 引出下文)

②出示学校运动场跑道示意图(多媒体).引导学生观察并想像,1圈通常是250米,跑4圈大约就是1000米.

说说你昨天体育课跑四圈的感受.(知道四圈是多少米吗 跑完1000米你大约需要几分钟 )

千米有时也叫公里.可以用Km表示.

③分小组讨论

联系实际说一说另外相距大约1000米的两个地方.

出示学校附近的地图,研究其中可以获得的信息和知识.

哪些长度计量时应该用千米作单位 生活中你看到哪些地方是用了千米这个单位的 举例子说明,说得越多越好.(课件出示:公路边的里程标志,指路标志,限速标志,摩托车和汽车的速度表等)

学习千米和米的单位之间的换算:

(1)1000米就是1千米,1千米就是1000米,千米有时也叫公里.

(板书千米,米关系:1千米=1000米)

(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跑完艰苦的1千米,此时千米在学生的心中已经烙下了深深的印痕,那将是久远的,突破了建立1千米的观念的难点)

(2)教学例1

以前我们学过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互化,现在你能不能根据1千米=1000米,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请大家试一试,有困难的同学可以与同桌商量一下.

计算

2千米=( )米

学生计算结果,然后说说是怎样想的.

再练习:

2千米500米=( )米

6千米30米=( )米

练习后说说想法.

(3)教学例2

尝试练习

4000米=( )千米

并说说练习过程的依据

再练习

10000米=( )千米

尝试练习:

4350米=( )千米( )米

想:4000米是4千米,4350千米是4千米530米

(4)试一试:

6千米720米=( )米

5830米=( )千米( )米

小结:今天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还有哪些问题 你是用哪些方法学会这些知识的

千米的认识(练习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页练习二.

教学目标

①熟练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通过练习巩固练习,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②引导学生对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其进率进行整理和归纳,使学生认识一个完整的长度单位的知识体系.

教学设计

巩固千米的认识

师:运动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1000米要跑几圈

由学生分析讲解为什么是2圈半.

1000米=1千米

2,归纳整理长度单位

师:经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把长度单位全部学完了.你可以先用手比划一下各长度单位(千米除外)的长度.谁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给它们排排位

小结: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共有五个,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依次是: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3,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一根拔河绳长 12( )

小冬肩宽 30( )

一辆汽车每小时行60( )

一本数学书厚8( )

北京到温州之间相距2510( )

杭州到温州之间相距367( )

学校到温州动物园相距8( )

4,小结长度单位间的关系

师:相邻长度单位间的关系都相同吗 不同在哪里

小结:基本的关系式有四个,分别是: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推算出那些的关系式:(不要求都写出来)

1千米=10000分米=100000厘米=1000000毫米

1米=100厘米=1000毫米

1分米=100毫米

5,巩固练习.书p9 第3题.

7000米+8000米 = ( )千米

3千米 1000米 = ( )米

像这样每人编3道让小组的同学做一做,再汇报.

吨 的 认 识

教学内容:

新课程人教版数学第五册教材第11,12页(例6,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会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重点:建立吨的概念.

难点:对1吨的体验.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认识较大的重量单位,学生实际生活对吨的接触较少,且吨难以直接体验,给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朋友----吨.(板书:吨)

你对吨了解多少

引导得出:质量单位,吨表示比较重的物体,吨与千克的关系(如学生说到字母t,同时引出kg和g)

你在什么地方见过吨

二,体验新知

1,认识吨

师:前几天老师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新闻,里面出现了吨.我们一起来看看.

课件展示图片新闻:一辆载了10余吨碎石的汽车行驶上一座承重力只有3吨的桥上,造成桥坍塌.

(学生说桥坍塌的原因,理解吨可以表示物体的质量,也可以表示承重力.板书:10吨 碎石重量 3吨 承重力)

课件展示,观察图片:

蓝鲸 7吨

沙子 40吨

吊车 16吨 (理解起重量)

轮船 45吨 (理解 载重量)

小桥 5t交通标志(禁止超过5吨的车辆通行) 理解吨可以用字母t表示,如前面学生谈对吨的了解时没说到字母t,这时要继续说kg和g

塔式起重机,验收表格 学生找到最大起重量:6000kg (6000千克即是6吨)

小结:现在对吨这个新朋友熟悉些了吗 说说看,你现在对吨有什么认识.

2,感受1吨

(1)用大米感受1吨.

每个小组一袋大米(5千克)

每人提一下,感受重量.

请几位同学多提几袋,并说说感受.

2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100千克)

200袋这样的大米重多少千克 (1000千克)

师:1000千克也就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

1吨大米有这样的几袋 (生讲,课件演示)

(2)从学生体重感受1吨.

猜:多少个同学的体重是1吨左右

问学生体重,计算小组总体重(汇报,投影出示各小组总体重统计表).

小组合作:

分工:两人根据本小组总体重估计大约多少人的体重是1吨左右,另两人根据全班各小组体重估计大约多少人的体重是1吨左右

得出结论:大概多少个三年级同学的总体重是1吨左右.

猜:多少个大人的体重是1吨左右

告诉学生老师的体重,估计大约多少个老师的体重是1吨左右.

得出结论:大约多少个大人的体重是1吨左右.

师:课后你们还可以去了解1吨铁,1吨水等.

3,吨和千克的换算

(1)出示:3吨=( )千克 6000千克=( )吨

让学生尝试练习,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小组内互相交流并指名汇报,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多种想法)

(2)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练习三第2题,独自练习,再集体反馈,并问:你是怎样想的

三,反馈练习

1,把合适的体重与对应的动物连起来.(课件出示)

2,在一辆载重2吨的货车上,装6台重300千克的机器,超载了吗 为什么 (课件出示)

3,用两辆载重2吨的货车运这些机器,怎样装车能一次运走 (课件出示)

四,课外拓展

回家了解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吨.如果每月少用1吨水,你认为能做到吗 和爸爸妈妈商量一下,可以采用哪些节水方法 可以写成一篇数学小论文.

五,小结

谈谈上了这堂课后,你对吨的认识.

你还有什么疑问 (回去以后继续研究)

六,教学反思:

重量单位比长度单位的感受,学生相对而言就要弱的多,对于这么大的单位,学生就更难感知它.本节课,先让学生观看有关用吨做单位的物体,引出了计量较大物体的重量应用吨做单位,中间部分稍做变动,用学生的体重一起来探讨出吨和千克之间的关系,然后让学生闭眼想想一吨有多大,在建立起了概念的同时让学生自己举例出关于1吨的物体,加深了对吨的认识,举例的范围过于单一,这里自己应该给予恰当的引导.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