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长过程中教育的重要性_家庭辅导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孩子成长过程中教育的重...
首页>教学经验>家庭辅导>孩子成长过...

孩子成长过程中教育的重要性

2010-01-27 收藏

其实,孩子除了温饱外,最要紧的莫过于的是以下的教育需要。

第一,孩子需要学习语言,这是语言的教育。

婴孩一出世,最迫切需要学习的,就是语言。生下不久,父母一抱上孩子便对他说话,其实就是教他语言。学习母语,对一般孩子来说,都不成问题。正常的孩子,不到

7、8岁,都能运用母语应付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状况。除了母语,孩子还应学一门外语,精通外语可以扩大一个人的视野,提高一个人成就的上限。学习外语显然也和学习母语一样重要和迫切,因为语言是一种很奇怪的能力,愈早学习,学习的效果愈好。晚学,不只是辛苦,而且很难学好。还有,对幼年孩子来说,是游戏,同时学习多种语言,不会互相干扰。对孩子来说,每一种语言都是外来语。

第二,孩子需要认识生活环境,这是环境的教育。

孩子所有能接触到的人、物和现象,他都好奇。最早,孩子对环境做到能区别就够:这个人是妈妈,这个人是爸爸,那个人是叔叔,那个人是阿姨;这是桌面,这是椅子,那是床;这是汽车、这是火车、那是飞机、那是船……孩子逐渐长大,对环境的认识增多了:妈妈陪我的时间最长,爸爸只有晚上出现……孩子的好奇心扩大得很快,有些孩子还未认识家、学校和他的国家,他就要认识地球和宇宙了;孩子还会好奇过去和未来;好奇森林里的鳄鱼和蟒蛇,也好奇要靠显微镜才能看到的细菌和原子。孩子在他很小的时候,已经感觉到环境可以加以利用;哭了,大人会着急,因此知道哭可以给他带来方便;火是烫的,最好远远躲开,但是控制在火炉里,可以炒菜、烧开水;坐着汽车可以到公园,那你就不必走路……这是孩子最初对环境的利用观念。

孩子对环境认识越多,他就越想控制和利用。这就是科学发明的起源。而孩子对环境的观察和认识,片面而且肤浅,深入的认识就非靠读书不可了,帮助孩子有计划、有选择地观察和认识生活环境,鼓励他阅读,孩子将会自信地进入成人世界。

第三,孩子需要发展想象世界,这是创意的教育。

为什么孩子整天玩玩具打游戏机,他不觉得寂寞,因为他觉得玩具和游戏人物是他的朋友,它和他一样,会饿、会渴、会哭、会笑。孩子读童话故事,或者听大人讲故事,他很快融入情节中,故事里的人就他自己,或者是他的好朋友。某种程度上说,孩子是从幻想游戏中学习语言,认识环境,学习做人做事的。

为什么有些事情大人会被觉得单调、乏味?很简单,大人的童年的幻想世界太窄──他因为少听少读童话故事,而狭窄了他的想象世界,长大成人后,自然显得较少创意,显而易见的,多看科幻和童话故事,可丰富孩子的幻想世界,增强孩子创作和发明的能力。

第四,孩子需要学习做事做人,这是品德的教育。

怎样和自己相处,怎样和别人相处,怎样和环境相处,这是做人。事情要怎样进行,才容易达到目标,这是做事。懂得做人做事,他愉快,别人也愉快;相反的,不会做人做事的,他难过,别人也难过。尤其是和自己相处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许多人到老都不懂得怎样和自己相处;不但讨厌自己,自己也不喜欢自己。其实,不喜欢自己的人,表示他不能和自己相处。

当然,和别人相处得好也不容易。人和人在一起,学习、游戏或者工作,都不免会有些冲突。什么时候坚持己见,什么时候让步,怎样让步,让多少,这是很难的决定。做一件事情,如果纯粹只是一个人的,不妨埋头苦干。但是一牵涉到别人,你就要考虑别人怎么想、怎么讲。这些都是做人做事困难的地方。随着年龄的增加,做人做事的问题会越来越困扰着孩子,父母应该及早教导孩子学习做人做事的处世原则。

第五,孩子需要认识人生,这是生活的教育。

“我长大要做什么?”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显然,孩子们一般是从看电视卡通和电视连续剧,讲故事和连环漫画开始的。故事中的主角(英雄或者美丽的公主)就是孩子最早认同并想模仿的对象,而主角的冒险经历和神奇遭遇,就是孩子最早想要体验的生活。孩子上了学校,课本上的大人物,科学家、将军、艺术家、企业家、政治家……是他们一个个想模仿的对象。当孩子向往的目标模糊地锁定于有限的几种之后,显然,父母有责任告诉孩子:人生道路千百条,条条道路通罗马,每一条路上都有许多动人、感人之处;所谓“行行出状元”就是这种意思。只有对人生认识广泛的人才有这样胸襟。

<>

第六,孩子需要培养智能,这是聪明的教育。

有人累积了许多经验,但是他不能从中得到教训;有人读了许多书,但是他不能从中得到心得,有人获得各方的消息,但是他不能分析和判断;有人现象世界在他面前,他也不能看出意义,这种人,人们常说他缺乏智能。

智能,简单说,就是创造新东西,创造新观点的能力。他不但比别人能更快从现象中、消息中、知识中、经验中读出不同的意义,而且能从中发展出新的技术、新的发明、新的作品、新的观念。创意是智能的表达。许多人认为智能是天赋。不错,有一些人的确比另一些人有创意而被认为有智能。但是,智能大部分还是靠后天训练来的。和语言的能力一样,训练孩子的智能,不但要从早,而且要从小:指导孩子怎样观察事物;和别人有不同的发现、看法和做法的时候,鼓励他表达出来,做出来;更进一步训练他非难别人的和自己的观点,推翻别人的和自己的做法,然后引导他试着发展新的看法和新的做法。训练孩子的智能,当然由小而大,由易而难:孩子小小的发现小小的发明,小小的心得,都加以鼓励。成就感的获得是孩子努力聪慧的原动力。

第七,孩子需要培养幽默感,这是气质的教育。

会说调皮话的人,会说笑话的人,善于讽刺的人,常常被看作是有幽默感的人。这些虽然和幽默感沾上边。但是还是不能全面地说明什么是幽默感。

其实,一句话来说,幽默感就是使心情恢复宁静的能力;幽默感对一个人的作用,很像弹簧对汽车和飞机的作用,汽车有了弹簧装置,才能在不平的道路上行驶,上下震动不会过于剧烈。飞机有了弹簧装置才能安稳着陆,不致摔坏。幽默感不管对自己、对别人都是润滑剂。当你沮丧于或狂热于某些事情上的时候,幽默感将平抚你的情绪,而回到平日的宁静。和有幽默感的人相处,他的智能释放出来的是清风,是清泉;他的智能不叫你太悲伤、太悲观,也不叫你太兴奋、太乐观。甚至可以说,幽默感才是人生的智能境界。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我们做父母的人,是否问过自己为什么要有孩子?要孩子是为了延续自己的名声,继承自己的产业?要孩子就是为了自己开心的缘故,为了满足一己情绪上的需求?如果是这样,孩子就只能是父母的欲望或怯弱心理的投射。”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不难发现,一些声称爱孩子的父母往往错误地教导自己的子女,他们不但给孩子灌输妒忌、仇恨与野心。会鼓动错误的人生观对和对社会的对抗情绪,甚至会以宗教或意识形态的名义把人放到你死我活的位置上。

事实上,在孩子幼小心灵上播下种子往往是成人,看看眼下有些孩子慵懒和忧郁的形象,再想想孩子的将来,反躬自省,就看你眼下播下的是哪一类种子了,是智能是聪明是自私还是狭隘,说到底,这都是大人的选择。

真的,用大人的脚去为孩子订做鞋子,合适吗?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