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20
收藏
摘要:期中考试已经圆满结束,在期中考试后或多或少我们都会找到自己的复习不到位的地方,小编为大家分享高一数学解题方法,希望能帮助大家复习知识!
讲求规范书写,力争既对又全
考试的又一个特点是以卷面为唯一依据。这就要求不但会而且要对、对且全,全而规范。会而不对,令人惋惜;对而不全,得分不高;表述不规范、字迹不工整又是造成高考数学试卷非智力因素失分的一大方面。因为字迹潦草,会使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不良,进而使阅卷老师认为考生学习不认真、基本功不过硬、感情分也就相应低了,此所谓心理学上的光环效应。书写要工整,卷面能得分讲的也正是这个道理。
面对难题,讲究方法,争取得分
会做的题目当然要力求做对、做全、得满分,而更多的问题是对不能全面完成的题目如何分段得分。下面有两种常用方法。
1.缺步解答。对一个疑难问题,确实啃不动时,一个明智的解题方法是:将它划分为一个个子问题或一系列的步骤,先解决问题的一部分,即能解决到什么程度就解决到什么程度,能演算几步就写几步,每进行一步就可得到这一步的分数。如从最初的把文字语言译成符号语言,把条件和目标译成数学表达式,设应用题的未知数,设轨迹题的动点坐标,依题意正确画出图形等,都能得分。还有象完成数学归纳法的第一步,分类讨论,反证法的简单情形等,都能得分。而且可望在上述处理中,从感性到理性,从特殊到一般,从局部到整体,产生顿悟,形成思路,获得解题成功。
2.跳步解答。解题过程卡在一中间环节上时,可以承认中间结论,往下推,看能否得到正确结论,如得不出,说明此途径不对,立即否得到正确结论,如得不出,说明此途径不对,立即改变方向,寻找它途;如能得到预期结论,就再回头集中力量攻克这一过渡环节。若因时间限制,中间结论来不及得到证实,就只好跳过这一步,写出后继各步,一直做到底;另外,若题目有两问,第一问做不上,可以第一问为已知,完成第二问,这都叫跳步解答。也许后来由于解题的正迁移对中间步骤想起来了,或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经努力而攻下了中间难点,可在相应题尾补上。
讲求规范书写,力争既对又全
考试的又一个特点是以卷面为唯一依据。这就要求不但会而且要对、对且全,全而规范。会而不对,令人惋惜;对而不全,得分不高;表述不规范、字迹不工整又是造成高考数学试卷非智力因素失分的一大方面。因为字迹潦草,会使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不良,进而使阅卷老师认为考生学习不认真、基本功不过硬、感情分也就相应低了,此所谓心理学上的光环效应。书写要工整,卷面能得分讲的也正是这个道理。
面对难题,讲究方法,争取得分
会做的题目当然要力求做对、做全、得满分,而更多的问题是对不能全面完成的题目如何分段得分。下面有两种常用方法。
1.缺步解答。对一个疑难问题,确实啃不动时,一个明智的解题方法是:将它划分为一个个子问题或一系列的步骤,先解决问题的一部分,即能解决到什么程度就解决到什么程度,能演算几步就写几步,每进行一步就可得到这一步的分数。如从最初的把文字语言译成符号语言,把条件和目标译成数学表达式,设应用题的未知数,设轨迹题的动点坐标,依题意正确画出图形等,都能得分。还有象完成数学归纳法的第一步,分类讨论,反证法的简单情形等,都能得分。而且可望在上述处理中,从感性到理性,从特殊到一般,从局部到整体,产生顿悟,形成思路,获得解题成功。
2.跳步解答。解题过程卡在一中间环节上时,可以承认中间结论,往下推,看能否得到正确结论,如得不出,说明此途径不对,立即否得到正确结论,如得不出,说明此途径不对,立即改变方向,寻找它途;如能得到预期结论,就再回头集中力量攻克这一过渡环节。若因时间限制,中间结论来不及得到证实,就只好跳过这一步,写出后继各步,一直做到底;另外,若题目有两问,第一问做不上,可以第一问为已知,完成第二问,这都叫跳步解答。也许后来由于解题的正迁移对中间步骤想起来了,或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经努力而攻下了中间难点,可在相应题尾补上。
以退求进,立足特殊,发散一般对于一个较一般的问题,若一时不能取得一般思路,可以采取化一般为特殊(如用特殊法解选择题),化抽象为具体,化整体为局部,化参量为常量,化较弱条件为较强条件,等等。总之,退到一个你能够解决的程度上,通过对特殊的思考与解决,启发思维,达到对一般的解决。
执果索因,逆向思考,正难则反
对一个问题正面思考发生思维受阻时,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去探求新的解题途径,往往能得到突破性的进展,如果顺向推有困难就逆推,直接证有困难就反证,如用分析法,从肯定结论或中间步骤入手,找充分条件;用反证法,从否定结论入手找必要条件。
回避结论的肯定与否定,解决探索性问题
对探索性问题,不必追求结论的是与否、有与无,可以一开始,就综合所有条件,进行严格的推理与讨论,则步骤所至,结论自明。
应用性问题思路:面点线
解决应用性问题,首先要全面调查题意,迅速接受概念,此为面透过冗长叙述,抓住重点词句,提出重点数据,此为点综合联系,提炼关系,依靠数学方法,建立数学模型,此为线,如此将应用性问题转化为纯数学问题。当然,求解过程和结果都不能离开实际背景。
总结:高一数学解题方法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了,希望能帮助同学们巩固复习学过的知识,供大家参考!
4.5《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习题课件(共44张PPT)
4.1一元一次不等式课件(共32张PPT)
2.5全等三角形判定(一)(第2课时)课件(共14张ppt)
2.1三角形(2)
2.1《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及三边关系》课件(共17张PPT)
《三角形》小结与复习课件(共24张PPT)
2.5全等三角形及其性质(第1课时)课件(共15张ppt)
湘教版八年级上2.3等腰三角形(第二课时)课件(共13张ppt)
2.6《用尺规作三角形》课件(2分)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3.2《立方根》课件(共2份)
3.2《简单图形的坐标表示》课件(共24张PPT)
2.2《命题与证明》复习课件(共13张PPT)
2.1《三角形有关概念》课件(共13张PPT)
湘教版八年级上2.3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课件(共11张ppt)
4.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说课课件(共22张PPT)
2.5全等三角形判定(三)(第4课时)课件(共11张ppt)
湘教版八年级上数学1.4《分式的加法和减法》ppt课件(3份)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上5.1二次根式课件(共16张PPT)
2.5《全等三角形判定》复习课件(共13张PPT)
3.1《平方根》课件(共18张PPT)
1.5《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PPT课件
2015年湘教版八年级上4.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课件(共14张PPT)
1.2《分式的乘法与除法》课件(共10张PPT)
4.3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课件(共20张PPT)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上1.1《分式》课件(2份)
4.4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课件(共12张PPT)
湘教版八年级上5.3二次根式的加法和减法课件(共21张PPT)
4.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课件(共16张PPT)
湘教版八年级上5.2二次根式的乘法和除法课件(共2份)
1.5《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课件(2份)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