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教学实录与评析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苏教版三年级数学——“...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苏教版三年...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教学实录与评析

2015-11-17 收藏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设疑导入

师:同学们以前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能告诉老师吗 ?

生(齐答):我们已经学过了米、分米、厘米。

师: 请同学们观察老师手中的两本书,猜猜哪本厚?(出示4毫米和5毫米厚的书,让学生猜,老师不加以断定。)

(生纷纷猜测,并互相交流)

师:哪位同学能想个好办法又快又有根据地正确判断出哪本厚那本薄?

生1:可以平放在桌上比一比。

生2:通过两本书平放作比较就可以看出哪本薄哪本厚了。

师:如果要知道这两本书分别有多厚?应该用什么方法去解决呢?

生:可以用尺子量就知道了。

师:用尺量就要用到长度单位,我们已经学过了米、分米、厘米这样的长度单位。那么,请同学们用手分别比划一下1米、1分米、1厘米的长度。

(学生纷纷进行比划,并拿出直尺进行对照。)

师:这本书厚有1米吗?有1分米吗?有1厘米吗?

生:都没有。

师:那为了量出这本书的厚度同学们头脑里是否会有一个新的愿望?这个愿望是什么?

生:要有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

师:其实你们的愿望前辈们已经帮我们实现了,这个愿望就藏在你们的尺子里。

(评析: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这里教师将一个简单的问题比较两本书的厚薄让学生观察讨论,学生意见不一,于是需要寻找正确的判断方法,量一量时又发现不够1米、1分米、1厘米,由此激起学生探寻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的强烈愿望。)

二、 自主探索,发现新知

环节一: 观察、讨论、认识1毫米的长度。

师:请同学们观察尺子,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

生1:我看到了我的尺子能够量30厘米物体的长度。

生2:我看到了尺子上1厘米中间还有许多个小格。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 直尺上1厘米中间还有许多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板书:1毫米)你能用一个字来说出1毫米的特点吗?

生1:1毫米很短。

生2:1毫米很小。

生3:1毫米很细。

师: 请你用手势来比划一下,1毫米有多长?(学生比划)

师:请你任意选择尺子上的相邻两个数字即1厘米中间数数有几毫米,为了方便,数的时候可以用铅笔尖指着数。 (学生交流数格子的毫米数)

师:同学们刚才在数格交流中发现了什么或得出了一个什么规律?

生1:我发现1到2格之间有10个小格,就是10毫米。

生2:我发现5到6格之间也有10个小格,它也是10毫米。

生3:我发现每两个数字之间都是1厘米。每个1厘米内都有10个1毫米。

师:你们真了不起,通过自己的观察、探究终于发现了1厘米等于10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要求学生来回齐读一遍。)

(评析:教师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不是因循守旧、教条传授,而是充当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放手让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合作探究。使学生在观察中发现新知,在交流中归纳新知,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不仅为学生在观察交流中创设自由探究的空间,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自主探究知识的喜悦和快乐。 )

环节二: 学会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

师:同学们通过观察探究已经认识了毫米这个长度单位,你们想不想学会用毫米作单位来测量物体?

生:想。

师:请同学们练习课本做一做的第一题:量一量一分硬币的厚度,看够不够1毫米?实际是多少?

(生测量,然后汇报)

师:再做第2题: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厚度,是多少毫米?

(生测量,然后汇报)

师:现在做第3题:环形针的长是( )毫米 ?

生:一共是28毫米。

师:你是怎么看出尺上是28毫米的?

生1: 2厘米是20毫米,再数过去有8毫米,合起来是28毫米。

生2: 2厘米是20毫米,过去有一条比毫米刻度线长一点的是5毫米,再数过去有3毫米,合起来一共是28毫米。

生3:我是这样看的: 3厘米是30毫米,环形针离30毫米差2毫米,30毫米减去2毫米是28毫米。

师:这几种方法都是正确的,那么,右边的铁钉是( )毫米呢?谁能最快说出来?

生:是38毫米,因为它离40毫米较近,退2格就是38毫米。

师:你们真聪明,离哪边较近就数哪边,这种方法是十分可取的。下面请同学们看投影仪投影的尺子,老师指那一格,请你们很快说出是多少毫米?(教师指投影仪尺子刻度,学生抢答)

(评析:练习中让学生交流不同的思考方法,鼓励了学生思维的创新性,方法的简洁性,同时也照顾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成果。)

三、 利用资源,课外延伸

师:下面,老师再发给每人一颗书钉,请同学们量一量书钉的宽是多少毫米? (书钉本来不够1毫米,学生测量时,有的说是1毫米,有的说不够1毫米)

师:也对呀!因为尺子上的刻度不一定精确,另外我们眼睛看的时候也有偏差。那对于不是整毫米数的物体如果我们想得到更精确的结果,你们是否又会产生一个新的愿望呢?

生:我们想有一个比毫米更小的长度单位。

师:其实比毫米更小的长度单位确实还有,请同学们课后去查阅工具书,也可以向别人请教或上网寻找。

(评析:找一些不成整毫米的物体让学生测量,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提出新问题,这些看似对教学程序不利的突发事件,把它利用起来,让学生再一次产生探寻课本以外的新知的欲望,让他们知道知识无止境,也为学生走出课本,走向课外创造了有利的机会。)

四、 联系生活,趣味练习

师:老师的手中还有一篇小明写的日记,同学们读了以后,看有什么感想?(投影出示小明的日记 )

2005年元月5日(星期三) 天气:小雨

今天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了卫生间,拿起1厘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就急急忙忙地洗脸,吃早饭。学校离我家不远,大约有90毫米,上学路上我看见有一棵高2厘米的树被风刮断了,连忙找来了一根长1厘米的绳子把小树绑好。我跑步赶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从书包里翻出1毫米长的钢笔和4米厚的笔记本,认真地做起笔记。

(教师一边读,一边用手比划数字,学生听了都在笑。)

师:刚才老师读小明日记的时候,你们都在笑他,到底笑什么?

生1:我笑小明写日记很马虎。

生2:我笑小明的日记用错了很多单位。

师:你们都在笑他,那难道小明没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吗?

生1:有,小明上学的路上看见小树断了把它绑好值得我们学习。

生2:小明进教室后就认真地做笔记值得我们学习。

生3:小明 能够把做过的事情写成日记值得我们学习。

师:好,那就请你们用学到的知识将小明在日记中用错的单位改正过来,课后完成交给老师。

(评析:出示小明的日记,目的在于使学生懂得: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是新课程精神的体现。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提供一些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具有综合性的题目对知识进行巩固,使学生觉得数学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从而培养他们热爱数学、学好数学的热情,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又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这又是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具体体现。)

总评:教师采用的 教学方法表现 在:新课程理念下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尝试。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对学生如何掌握和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予以关注,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不一样,导致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收获也不一样,而且对学生终生发展的影响也将是不一样的。

整个教学过程设计得体,构思新颖,独具匠心。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