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16
收藏
知识点对朋友们的学习非常重要,大家一定要认真掌握,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整理了一次函数知识点: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让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吧!
一、知识要点
1、函数概念: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惟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2、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kx+b(k,b为常数,k≠0)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x为自变量),特别地,当b=0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
说明: (1)一次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一切实数,但在实际问题中要根据函数的实际意义来确定.
(2)一次函数y=kx+b(k,b为常数,b≠0)中的“一次”和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中的“一次”意义相同,即自变量x的次数为1,一次项系数k必须是不为零的常数,b可为任意常数.
(3)当b=0,k≠0时,y=b仍是一次函数.
(4)当b=0,k=0时,它不是一次函数.
3、一次函数的图象(三步画图象)
由于一次函数y=kx+b(k,b为常数,k≠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所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也称为直线y=kx+b.
由于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因此在今后作一次函数图象时,只要描出适合关系式的两点,再连成直线即可,一般选取两个特殊点:直线与y轴的交点(0,b),直线与x轴的交点(- ,0).但也不必一定选取这两个特殊点.画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时,只要描出点(0,0),(1,k)即可.
4、一次函数y=kx+b(k,b为常数,k≠0)的性质(正比例函数的性质略)
(1)k的正负决定直线的倾斜方向;①k0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
②k﹤O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
(2)|k|大小决定直线的倾斜程度,即|k|越大,直线与x轴相交的锐角度数越大(直线陡),|k|越小,直线与x轴相交的锐角度数越小(直线缓);
(3)b的正、负决定直线与y轴交点的位置;
①当b0时,直线与y轴交于正半轴上;
②当b0时,直线与y轴交于负半轴上;
③当b=0时,直线经过原点,是正比例函数.
(4)由于k,b的符号不同,直线所经过的象限也不同;
5、确定正比例函数及一次函数表达式的条件
(1)由于正比例函数y=kx(k≠0)中只有一个待定系数k,故只需一个条件(如一对x,y的值或一个点)就可求得k的值.
(2)由于一次函数y=kx+b(k≠0)中有两个待定系数k,b,需要两个独立的条件确定两个关于k,b的方程,求得k,b的值,这两个条件通常是两个点或两对x,y的值.
6、待定系数法
先设待求函数关系式(其中含有未知常数系数),再根据条件列出方程(或方程组),求出未知系数,从而得到所求结果的方法,叫做待定系数法.其中未知系数也叫待定系数.例如:函数y=kx+b中,k,b就是待定系数.
7、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的一般步骤
(1)设函数表达式为y=kx+b;
(2)将已知点的坐标代入函数表达式,解方程(组);
(3)求出k与b的值,得到函数表达式.
8、本章思想方法
(1)函数方法。函数方法就是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函数的实质是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2)数形结合法。数形结合法是指将数与形结合,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
以上就是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整理的一次函数知识点: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怎么样,大家还满意吗?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同时也祝大家学习进步,考试顺利!
九年级数学配方法课件2
九年级数学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2
九年级数学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5
九年级数学视图
九年级数学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9
九年级数学正多边形和圆课件3
九年级数学图案设计2
九年级数学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6
九年级数学反比例函数及其图象
九年级数学等腰梯形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九年级数学弧长和扇形的面积3
九年级数学函数与方程的综合问题
九年级数学二次根式的加减5
九年级数学二次根式的加减7
九年级数学正多边形和圆课件2
九年级数学二次根式的乘除7
九年级数学图形的旋转课件
九年级数学正多边形和圆课件1
九年级数学二次根式的加减6
九年级数学圆课件2
九年级数学用列举法求概率3
九年级数学函数应用题专题复习
九年级数学复习统计初步2
九年级数学弧、弦、圆心角的关系
九年级数学确定圆的条件
九年级数学用列举法求概率6
九年级数学二次根式的乘除6
九年级数学复习统计初步1
九年级数学用频率估计概率7
九年级数学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