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09
收藏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
2.在具体操作体验中,探究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3.渗透周长与面积的联系和区别。
4.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T缓缓地拉出贴有手掌印的黑板)
在我们生活中,很多物体的面都有大小。
二、认识面积,观察比较。
(一)认识面积。
1.课桌的桌面比数学书的封面要大得多。
2.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
(板书面积)
3.桌面的面积比数学书封面的面积要大得多。
(二)观察比较。
1.T: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面积。在我们身边有很多面,你能找到两个面,用大/小些、大/小得多或者差不多来比一比它们的面积大小吗?
同桌互相说说。(互说指名说)
2.S汇报。
A、若学生直接说到面积。 T:真了不起,已经能用今天学的新词语了。
B、若学生只说到面。 T:就是我们今天学的什么的大小呢?
3.(T拿出一个长方体)
这个长方体上有很多面,你能比一比各个面的大小吗?(让学生用面积)
三、动手探究,培养能力。
(一)引发矛盾。
1.T:王老师今天还带来了常州市局前街小学的平面图。
T:在这个平面图上,每个建筑物都有它们各自的面积。你能比比它们的大小吗?
2.听到差不多这个词,那到底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呢?有没有办法比较差不多大小的两个物体的面积呢?下面我们就要通过活动找到方法。
(二)动手实践。
1.(两张差不多的纸片)你们有办法比较出它们面积的大小吗?
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些活动材料。你们在比较的时候需要什么材料就可以选用什么材料,当然也可以不选用.
T:等会在汇报的时候王老师看看哪一组采用的方法比较多。
2.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3.汇报交流。(以小组为单位)
--1学生汇报方法中间不要打断他。2评价以学生为主。
3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渗透面和面积的转换。
4操作的目的是通过比较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4.还有其他方法吗?
(三)练习。
1.(T出示课件:没有方格的图,但是有编号)
你觉得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呢?准备用什么方法比较呢?(数方格)
2.S独立作业。汇报交流。
四、课堂小结,深化体验。
(一)课堂小结。
1.T:我们今天学了面积。
T:还会说了***的大小就是***的面积。你能试着说说吗?
2.(T出示湖面照片)
T:王老师带来了一张照片,你能找到里面的面,并说说什么是它们的面积吗?
(T出示房子照片)
T:还带来了一张照片,你能找一找,说一说吗?
(二)周长、面积谁的本领大。
T:面积先生和周长先生的本领有没有高低啊?我们要和面积先生做朋友,也要和周长先生做朋友!!
如果时间够,做书上想想做做第四题。
高二数学余弦函数
高二数学排序不等式
高二数学绝对值三角不等式
高二数学向量减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2
高二数学两角和与差的余正弦和正切
高二数学数学归纳法5
高二数学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高二数学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
高二数学向量的概念
高二数学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2
高二数学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其有关性质
高二数学数列通项公式的求法3
高二数学曲线的参数方程
高二数学条件概率与事件的独立性及二项分布
高二数学数学归纳法4
高二数学双曲线的第二定义
高二数学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概念3
高二数学平面几何的向量方法
高二数学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高二数学任意角的三角函数3
高二数学相等向量与共线向量
高二数学正切函数的性质与图象
高二数学双曲线标准方程
高二数学正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高二数学排列组合的综合应用
高二数学两角差的余弦
高二数学用样本的数据特征估计总体的数据特征2
高二数学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2
高二数学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1
高二数学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