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06
收藏
复习对于学生进步是很关键的,接下来看看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推荐的初中一年级下册数学复习重点整理(有理数),会不会对 大家起到帮助呢?
1.1正数和负数
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书叫做负数。
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
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
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
1.2有理数
1.2.1有理数
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1.2.2数轴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数轴的作用: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达。
注意事项:⑴数轴的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三要素,缺一不可。
⑵同一根数轴,单位长度不能改变。
一般地,设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a的点在原点的右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左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
1.2.3相反数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
在任意一个数前面添上-号,新的数就表示原数的相反数。
1.2.4绝对值
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小到大的顺序,即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
比较有理数的大小:⑴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⑵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3有理数的加减法
1.3.1有理数的加法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⑴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⑵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⑶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加法交换律:a+b=b+a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面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加法结合律:(a+b)+c=a+(b+c)
1.3.2有理数的减法
有理数的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来进行。
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a-b=a+(-b)
1.4有理数的乘除法
1.4.1有理数的乘法
以上就是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提供的初中一年级下册数学复习重点整理(有理数),大家仔细阅读了吗?加油哦!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练习一》教案
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平移和旋转 》教案教学设计
二年级微研究研讨课感受
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猴子的烦恼》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6的乘法口诀》教案
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练习三》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教案
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商是几位数》教案教学设计
一路收获,一路反思 ——旁听小学数学青年中心组第四次活动有感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乘法》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数据收集整理(1)》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千克的初步认识》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加法和减法》教案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1-4的乘法口诀》教案
小学数学教研课听课随笔 率性而为 其实挫折没有那么可怕
小学数学名师送课活动反思
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1吨有多重》教案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分桃子》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时分的认识》教案
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练习一》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案
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面积单位》教案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有多重》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确定位置》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用乘法口诀求商》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比较数的大小》教案
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轴对称(一) 》教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数据收集整理(2)》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笔算加法综合练习》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三位数的数法》教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