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2015-10-29 收藏

教学要求:

⒈ 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

⒉ 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⒊ 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

⒋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一课时:口算除法

教学内容:

第13~15页的例1及做一做,练习三的第1、2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的口算方法,学会正确地、熟练地进行计算。

2、引导学生将掌握地口算乘法知识迁移到口算除法中去,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使学生掌握除法算式的两种读法。

4、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口算思路,掌握口算方法。

2.难点:正确地进行口算。

教学用具:

口算卡片、磁性黑板、6捆零9根小棒、小棒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出示卡片)

84 63 93 42

355 246 459 217

2、口答:(用投影片依次出现)

(1)80里有( )个十,400里有( )个百。

(2)46里有( )个十和( )个一。

39里有( )个十和( )个一。

3、导入新课。

⑴创设情境。

⑵出示挂图,让学生认真观察,提出问题:

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李阿姨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⑶这些问题能解答吗?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1(1)。

⑴我们来帮助赵伯伯解决问题吧!

问:赵伯伯要运多少箱?需要分几次运完?

怎样理解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求每次多少箱,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板书: 603

⑵尝试计算603。

⑶交流、汇报计算方法。

生1:因为203=60 所以603=20

生2:因为63=2 所以6个十除以3等于2个十,也就是20。

⑷动手操作。

请同学们拿出小棒,分一分。

师巡视,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2、学习例1中(2)。

⑴板书:6003。

⑵尝试口算,然后请学生说出口算方法。

⑶计算出6003=200,实际你们就帮助王叔叔算出他平均每次运的箱数。王叔叔非常感谢你们。现在也请你们帮助李阿姨解决她的问题吧。

3、学习例1中(3)

⑴板书:2403

⑵观察被除数与刚才所学例题中的被除数有什么不同?

⑶独立口算,并说出过程。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的第1题。

让学生做后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计算的?

2、做一做的第2题。

观察每组中上下两题的异同,找出规律。

独立做后,订正。

得出:当被除数扩大10倍,除数不变时,商也扩大10倍。

四、作业设计

第17页练习三第2题。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口算整十、整百、整千的数除以一位数,可以把被除数看成几个十、几个百、几个千,计算出结果就是多少个十,多少个百,多少个千这样想比较简单。

第二课时:除法的估算

教学内容:

第16页例2及做一做,练习三第3、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理解估算是一种数学思想方法。

2.使学生了解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 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会估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2、难点:估算的方法

教学用具:

口算卡片、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回答得数。

186 36004 56007 2709

2807 5608 60006 328 20002

2、导入新课

李叔叔要买4个酒杯,每个12元,他大约要带多少钱就够了?怎样想的呢?(揭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谈话:

上节课,有些同学根据观察到的主题图内容,还提出了要求李叔叔他们三人平均每人运多少箱?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是没有探究,今天我们就来估算一下李叔叔他们之间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板书)

2.出示挂图:

①课本例2:李叔叔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

②列出算式。

③尝试估算。

④小组交流。

⑤集体交流估算方法。

生1:124120 生2:124=120+4

1203=40(或340=120) 1203=40

每人大约运40箱。 剩下的4箱中每人还

可运1箱,每人大约

运41箱。

引导学生对以上两种估算的过程和方法进行比较:

①两种估算的过程和方法都是正确的。

②两种结果虽然有微小的差异,但都接近准确值,都是合理的。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16页做一做第1、2题。面对第1题的具体情况,让学生思考:把260看成240或280都可以吗?为什么?

2.完成练习三第3、4题。请学生根据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正确求出估算结果。完成后,可请学生简单说一说是将被除数看成多少来计算的。

3.补充练习:160人去春游,每辆车坐28人,6辆车够吗?你会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吗?

请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将乘、除法估算技能用于解答同一个问题之中,培养学生灵活解题能力。

解法一:2830 解法二:160180

306=180 1806=30

160<180 180>160

6辆车够。 6辆车够。

四、课外作业

写一篇数学日记。日记的内容是:

(1)举出2个生活中应用估算的例子。

(2)除法估算一般的方法是什么?举2个例子说明。

两个内容中任选一个。

第三课时:口算练习课

教学内容:

第17页练习三的第5~8题。

教学要求:

1、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用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用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的口算方法。

2、锻炼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算理

2、难点:提高口算正确率。

教学用具:

口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4509 60006 10010 270-52 153

37+18 393 724 805 303

200-26 27009 120+48 254 245

2、估算。

3875 4268 2184

1425 1357 3206

说说2184、1357的估算过程。

二、巩固练习

1、第17页练习三的第5题。

①指名读题。

②分析数量关系。

③列式计算。

④你是怎样计算的?

请学生说出不同的算理。

2、第18页练习三的第6题。

①理解题意。

②题中要求我们求什么?

③要求这个问题,都需要哪些条件?

④独立解答。

⑤集体订正。

三、思维训练。

第18页练习三的思考题。

①读题,理解题目要求。

②先独立思考找排列规律,再与同组同学交流,取长补短。

③集体交流。

④你还能列举一些这样的题目吗?

四、作业设计。

第18页练习三第7、8题。

五、小结。

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和体会,交流在学习中与同伴交流的乐趣和感受。

第四课时: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

教学内容:

P19-P20的例1、例2及做一做。

教学要求:

1. 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学会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初步概括能力。

3. 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培养学生仔细认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难点:试商方法和书写格式。

教学用具:

口算卡片、幻灯机、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沟通旧知,建立联系

1.口算

6006 273 2408 1604

2.笔算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P19植树情境图,让学生说图意。

2、引导观察: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演)

422 522

3、师: 422等于多少?(生:422=21)

你是怎么想的?

(生:402=20 22=1 20+1=21)

同学们会口算出答案,那么怎样用竖式计算呢?(揭示课题)板书:一位数除两位数。

三、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教学例1 422=21

( ⑴用竖式计算,你们会吗?试试看

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

⑵比较一下,你喜欢哪一种算法?说说理由。

学生发表意见:(学生多数会喜欢地一种算法,简单、竖式短,很少有学生喜欢第二种也就是课本例题的形式)

师:其实第二种方法有自己的优势,它能让大家很清楚地看出计算过程。

⑶师边用电脑演示边讲解:笔算除法的计算顺序和口算一样,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请哪位用第二种方法做的同学上来讲解一下。(师配合补充)

⑷让学生质疑

(还会有一部分学生会提出第一种竖式也很清楚地看出计算过程.)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列竖式算522

2、教学例2 :

522

(1)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

第一种 第二种

(2)你们同意哪一种算法?

学生讨论后得出:第一种是先口算出26的,应该用第二种方法才正确。

(3)师:让我们借助小棒来验证(师生共同摆小棒,师边演示边讲解)

522也就是把52根小棒(5捆和2根)平均分成2份。先把5捆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捆(20),还余1捆;再把多余的1捆拆开与2根合并是12根也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根,加起来共分得26根,所以 522=26

师指第二个竖式,被除数十位上余下的1,这个1是怎么来的?表示多少?

指商个位上的 6,这个6是怎样得来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4)比较例1和例2笔算竖式的区别,强调:笔算除法时,如果十位上除后有余数怎么办?余数和除数有什么联系?

(5)指导看书质疑

1、练习反馈 P20 做一做 1

2、引导概括总结:从哪一位除起?商怎样写?被除数十位上除后有余数怎么办?每次除得的余数和除数有什么联系?

四、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完成下面的除法算式。

2、比赛,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P20 做一做 2

3、请你当小医生,先诊断,再治病。

五、作业设计。

第21页练习四第1题。

板书设计:

第五课时:一位数除三位数

教学内容:

第22页的例3及做一做,练习五的第1、2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掌握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使学生体验估算、笔算各自不同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当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要用除数去除被除数的前两位。

2、难点:用不同的算法可以起到互补的作用。

教学用具:

口算卡片、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集体在口算卡片上完成。

2、笔算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3。

⑴出示挂图。

⑵读题,理解题意,确定解题方法。

⑶列式计算。

⑷尝试估算。

⑸揭示问题:

2个百除以6不够商1个百时,怎么办?

⑹解决:

当百位上的数小于除数时,应将百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合并,看成几十个来计算,23个十除以6,商的首位应在十位上。

⑺再尝试完成下面的计算。指名说一说。

⑻两个值对比

⑼观察例3被除数、除数和商,发现其规律。

当一位数除三位数,百位上的数小于除数时,这时商的首位就在十位上,所以它的商是两位数。

通过这样的观察,还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商的位数。

2、练习

⑴观察各题,判断商是几位数,说明理由。

⑵估算一下商是多少?

⑶每两组做一题,算出精确值。

⑷验证、订正。

3、想一想。

⑴如果1本书相册有24页,1本相册能插得下这些相片吗?2本呢?

⑵读题、理解题意。

⑶同桌交流不同的算法

三、巩固练习

第22页做一做。

先判断商是几位数,再独立做。指名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四、作业设计。

第23页练习五第1题。

第六课时:笔算除法练习课

教学内容:

第23页练习五第3~8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熟练掌握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

2、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3、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运用分析、推理能力正确解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用具:

口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题(卡片)

2、笔算:

3、第23页练习五第4题。

独立口算,让同学介绍做题经验。

二、巩固练习

1、第23页练习五第3题。

⑴读题,理解题意。问:怎样理解每集大约播放多长时间?

⑵列式计算。

2、第24页练习五第6题。

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1个压力锅的钱大约可以买几个杯子?等等。

3、第24页练习五第7题。

⑴看图,完整叙述题意。

⑵为我们那提供了什么信息?

⑶怎样计算?

⑷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4、 第24页练习五第8题。

让学生做后,集体订正。

三、作业设计。

第24页练习五第5题。

第七课时:用乘法验算除法

教学内容:

第25页的例4,做一做,练习六的第1~7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能够利用乘除法关系,用乘法验算除法。

2、使学生体会验算的作用。

3、培养学生验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用具:

口算卡片、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出示卡片)

406 1407 262 482

1802 3606 777 3204

2、笔算。

问:加减法如何验算?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4

⑴出示挂图。

⑵创设情境,分角色合作。

⑶尝试解决问题。

⑷问:如何验算1007=142 1005=20

⑸小结:

验算有余数的除法,如果还用商乘除数就不行了,还要用商乘除数的积加上余数,结果才等于被除数。

2、练习。

第25页做一做。

让学生做后,指名板演。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加以纠正。

三、巩固练习。

2、第26页练习六第3题。

⑴看题,叙述题目要求。

⑵应怎样解决?

⑶集体订正,交流方法。

⑷找一找规律

渗透能被2、3、5整除的特征。

3、第26页练习六第2题。

读题,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问:能摆多少行?还剩多少张?

做题要注意什么?

4、第26页练习六第4题。

同桌交流探讨,然后订正。

5、第26页练习六第6、7题。

四、作业设计。

第26页练习六第1题。

第八课时: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1)

教学内容:

第28、29页的例5、6,做一做。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2、掌握一位数除多位数商中间或末尾有0得除法的算理,会正确计算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商中间有0的一种情况:求出商的最高位后,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还不够商1。

2、能正确计算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学用具:

口算卡片、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练习。

362 999 4404 98+0 20

6402 40 4808 25-6 130

2、说出每个数中的0表示的数值。

25表示2个十和5个一

0表示什么也没有

205中间的0可以不要吗?不可,0起到占位的作用。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一下,指名说说图意。

2、教学例5。

⑴提问:三人一个西瓜也分不到,怎样用算式表示?

⑵列式: 03=0

⑶理解03为什么等于0。

⑷说说 010 02 04 各得多少?

⑸总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⑹对学生进行关心他人得思想教育。

3、教学例6(1)

⑴列式: 3093

⑵让学生独立笔算。

⑶展示笔算过程:

⑷观察思考,为什么3除到被除数的十位0时,在商的十位上写0呢?因为3除到十位时,被除数是0,0除以得0,因此,十位上要写0。

⑸对比生1、2的笔算,讲一讲算理。十位上0减0可以省略不写,但是商十位上的0必须要写,起占位作用。所以生3做错了。

⑹回顾计算过程。同桌互说商的十位为什么要写0?

4、学习例6(2)。

⑴板书: 4203

⑵尝试计算,展示计算过程。

⑶观察思考,哪一步可以省略?

⑷做除法时除到被除数十位正好除尽,个位又是0,就不必再除下去,只要在个位上面商0就可以了。所以生1比较简便。

三、巩固练习

第29页做一做

独立做后,指名板演。

四、作业设计。

第30页练习七第1题。

第九课时: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2)

教学内容:

第31、32页的例七及做一做,练习八的第1、2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在熟练掌握一位数笔算除法法则的基础上,会正确计算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另一种情况。

2、通过学习,形成一定的笔算技能。

3、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另一种情况。

教学用具:

口算卡片、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口算卡片。

36006 8007 4207

602 12004 470

2、笔算。

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7。

⑴看情境图,理解题意。

⑵列式计算:8324

⑶问:用4去除十位上的3,不够商1,你们是怎样做的?

(在求出商的最高位数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对着哪一位商0。

⑷理解算理:

十位上商0以后,用除数4乘0得0,把0写在3的下面。3减0得3,与被除数个位上落下来的2合在一起是32,32除以4商8,8写在商的个位上。

⑸小结:两种情况都是在求出商的最高位数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十位上的数不够商1,就对着十位商0。

2、教学例7(2)。

⑴全班齐读题,理解题意。

⑵列式5624

⑶指名说说过程,板书:

⑷算理: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如果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正好除尽,同时被除数个位上的数比除数小,就可以不必再除,只要在商的个位上写0,被除数个位上的数就是余数。

⑸总结:商末尾有0的两种情况:

除到被除数十位正好除尽,个位又是0,就不必再除下去,只要在个位的上面商0就可以。

除到被除数十位正好除尽,而被除数个位上的数比除数小,就不必再除,只要在商的个位上写0,落下被除数个位上的数做为余数。

三、巩固练习

1、第31页做一做。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2、第32页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做,然后订正。

3、第33页练习八第2题。

指名说一说。

四、作业设计。

第33页练习八第1题。

第十课时:除法练习

教学内容:

第33、34页练习八3~8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商中间有0的除法。

2、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商末尾有0地除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检查习惯。

教学重、难点:

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计算速度。

教学用具:

口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2、笔算。

⑴集体完成。

⑵指名板演。

⑶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和指导。

3、计算比赛。

第33页练习八第5题。

二、巩固练习。

1、第33页练习八第3题。

列式解答,并说出是怎样想的。

2、第33页练习八第4题。

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交流计算结果。

3、第34页练习八第6题。

独立列式解答。

提问:怎样理解还剩多少盆?

4、第34页练习八第7题。

分组合作,尝试多种解答方法。

5、第34页练习八第8题。

解答后,订正。

三、作业设计。

第34页练习八第6题。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

第35页及练习九的内容。

教学要求:

1、通过解答三个具体问题,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和整理。使学生形成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知识结构,掌握口算、估算、笔算、验算的基本方法。

2、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灵活选择解题方法。

3、提高计算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

教学重、难点:

1、灵活选择解题方法。

2、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用具:

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回忆本单元所学知识。

2、复习除法的含义。

说出682 、09的含义。

二、巩固练习。

1、出示第35页的内容。

⑴自主解答,逐题订正。

⑵问:用什么方法验证自己的计算是否正确?

2、第36页练习九第1题。

⑴思考:如何判断商的位数?

除法估算的方法是什么?

除法笔算要注意什么?

⑵然后集体订正。

3、第36页练习九第2题。

看清要求,独立做一做。说说自己选择的方法。

4、第36页练习九第3题。

⑴理解题意。

⑵寻找相关信息,解答(1)。

⑶根据说给的条件,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⑷小组交流方法。

5、第37页练习九第6题。

解答后,集体订正。

三、作业设计。

第36页练习九第5题。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