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26
收藏
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他家境贫穷,决心努力学习。上中学时,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著名的难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余二,五五数之余三,七七数之余二,问物几何?”大家正在思考时,华罗庚站起来说:“23”他的回答使老师惊喜不已,并得到老师的表扬。从此,他喜欢上了数学。
华罗庚上完初中一年级后,因家境贫困而失学了,只好替父母站柜台,但他仍然坚持自学数学。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他的《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论文,被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发现,邀请他来清华大学;华罗庚被聘为大学教师,这在清华大学的历史上是破天荒的事情。
1936年夏,已经是杰出数学家的华罗庚,作为访问学者在英国剑桥大学工作两年。而此时抗日的消息传遍英国,他怀着强烈的爱国热忱,风尘仆仆地回到祖国,为西南联合大学讲课。
华罗庚十分注意数学方法在工农业生产中的直接应用。他经常深入工厂进行指导,进行数学应用普及工作,并编写了科普读物。
华罗庚也为青年树立了自学成才的光辉榜样,他是一位自学成才、没有大学毕业文凭的数学家。他说:“不怕困难,刻苦学习,是我学好数学最主要的经验”,“所谓天才就是靠坚持不断的努力。”
华罗庚还是一位数学教育家,他培养了像王元、陈景润、陆启铿、杨乐、张广厚等一大批卓越数学家。为了培养青年一代,他为中学生编写了一些课外读物。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数学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老师读书随笔 《创新照亮课堂》读书笔记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数学教案
观课反思 看张齐华老师的《认识分数》有感
2018-2019第一学期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认识圆柱和圆锥》数学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一)》数学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最新优秀评价方案描述
2018——2019学年上学期小学六年级数学老师述职及期末个人工作总结
2018-2019上学期小学六年级数学老师工作总结述职汇报
五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计划2018~2019年度 第二学期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数学教案
《长方形周长》听课反思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二)》数学教案
六年级下册数学《课程纲要》分享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2018-2019年度第二学期)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数学教案
五年级“图形中的规律”研究学习听后感悟
让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读《我这样教数学——华应龙课堂实录》后感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1克和千克》数学教案
观课心得 “图形中的规律”研究学习心得体会
2018—2019年度第二学期三年级数学 备课组工作计划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数学教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备课组工作计划2018~2019年度 第二学期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数学教案
2019学年度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工作述职总结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约数和倍数的意义》数学教案
六年级数学老师述职 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末个人工作总结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