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冶及其数学著作_数学家故事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李冶及其数学著作
首页>数学杂谈>数学家故事>李冶及其数学著作

李冶及其数学著作

2015-10-26 收藏

金明昌三年,李冶生于金代大兴城(今北京)的一个官僚家庭。李冶的父亲李逾是金朝的进士,在大兴城胡沙虎手下作一名幕僚(类似现今参谋的职务),李逾是博学多才,能诗善画并且不怕权势的人,他见到胡沙虎卖权恃势,恣意屠杀人民,歧视同伍,无恶不作,因此常常据理力争。从此胡沙虎便怀恨在心,蓄意排除李逾。李逾为了防备胡沙虎的迫害,先把家中的幼小老弱送回故乡。这时李冶正是童年,他没有随同家属回栾城而独自到元氏(今河北元氏县)去求学。

1230年,李冶往洛阳应试,被录取为词赋科进土,因得高陵(今陕西高陵县)主簿官职,但没有赴任,后任钧州(今河南禹县)当知事。1232年,蒙古军攻破了钧州城,李冶弃职北走,隐居于晋北峰山(今山西峰县)的桐川。从此便开始了他那艰苦的学术生涯。在这期间,为了筹集从事工作和生活的费用,不得不到处奔跑,求助于太原、平定等地的在职官吏。由于他的学识尚能得到当地的统治者以及社会名儒的赏识和支持,因此才得以从事著作讲学的物质条件。这时李冶所从事的研究工作是多方面的,尤其对数学的兴趣最大,他的数学名著《测圆海镜》就是在这段时间进行的。

1251年左右李冶的经济情况已经好转,便离开了这个避难的地方,回到他少年求学的元氏,并在封龙山下买下一些田产,仍然过着隐士的生活。在这里与他随学从游的人很多,尤其与张德辉和元裕的交往最密,当时人们称他们为“龙山三老”。

1257年,也就是蒙古军大举进攻南宋的前一年,为了听取汉族士大夫的意见,忽必烈根据以前张德辉的推荐,命令召见金朝遗老李俊民、李冶、魏磷等人。是年五月,李冶会见忽必烈于上都(今内蒙多伦附近)。在这次会见中,忽必烈向他问用人治国之道以及最近发生地震的原因,李冶在回答中指出,治国之道在于“有法度,控名责实,进君子,退小人”;关于地震,他认为:“天裂为阳不足,地震为阴有余……今之震动,或奸邪在侧,或女谒盛行,或谗后交至,或刑罚失中,或征伐骤举,五者必有一于此矣”。接着他又说:“夫天之爱君如爱其子,故示此以警之耳。苟能辨奸邪,去女谒、屏谗尽,省刑罚,慎征讨,上当天心,下协人意,则可转咎为休矣”。忽必烈在表面上赞扬了他的议论。

1260年忽必烈在上都登上了帝位,是为元世祖,1261年,世祖向李冶发出聘请,并许以清高而重要的工作。但李冶却以老病为由拒聘。1265年李冶又被召为翰林学土,就职一年后,重又以老病辞去。

辞职后仍回到封龙山隐居,1279年卒。

李冶作为一个有成就的数学家,在治学态度方面,具有与古往今来的科学家所共有的精神,也有其独特之点:

1.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坚持科学研究,从不间断自己的工作。李冶处在一个动荡不定的时代,特别是弃官隐居以后,从事科学研究的环境是十分艰苦的,常常饥寒至不能自存,但仍处之泰然,以讲学著书为乐。对于数学研究,他也是下过苦功的,他在病危时对其子克修说:“测圆海镜一书,虽九九小数,五常精思致力焉,后世必有知者”。

2.坚持科学真理,不为闲言蜚语所动摇数学研究在当时社会是被轻视的,李冶的工作很少得到当时学者的理解。《测圆海镜》和《益古演段》两书,是在他逝世后三十年才得以付印的。

3.善于接受前人知识,取其精华。有人问学于李冶,李冶回答说:“学有三:积之之多不若取之之精,取之之精不若得之之深”。这就是说,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成为自己的东西.

4.反对文章的深奥化和庸俗化,主张文章是为别人,而不是为自己。李冶在《益古演段》序中说:“今之算者,未必有刘(徽)李(淳风)之工,而编心踞见,不肯晓然示人唯务隐互错揉故为溪滓黯哭,唯恐学者得窥其仿佛也。”他的《益古演段》就是这种主张下的著作。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