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23
收藏
思考力、创造力究竟是什么?日本数学家、茶之水女子大学教授藤原正彦认为,野心、知识、执着心、乐观、理性的思考还有对美的感受是培养创造力的六大条件。提前出版的日本《文艺春秋》月刊5月号刊发了前不久采访藤原正彦教授的访谈录。
活到老学到老
记者问:所谓"思考力"、特别是"创造力"究竟是什么东西?如何培养这种能力呢?数学家、茶之水女子大学教授藤原正彦先生告诉我们人类头脑所拥有的不可思议的力量。
藤原答:数学领域中的一项惊人发现、创造一个迄今为止不曾有过的发明、在企业中开展一项新业务,要完成上面这些事,我们面临一个又一个未知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的不仅仅是某一方面的知识。
首先是"野心"。这是一切问题的出发点。无论头脑多聪明的人,无论他多么认真地学习,如果没有野心什么也创造不出来。具有那种解开世界上其他人全都解不开的难题的愿望是十分重要的。
问:也就是说您所说的野心就是对真理的追求这种崇高的愿望。那第二条呢?
答:第二条就是"知识"。创造力也好、独创性也好,在挑战未知世界的时候,我们可以拿在手上的武器只有人类社会迄今为止积累下来的知识。
要想把历史上积累下来的浩如烟海的知识、学问为己所用,除了坚韧不拔刻苦学习以外没有别的方法。天赋禀异的人很多,但是不努力照样一事无成。恐怕我们应当把天才解释成"具有天才的努力精神的人"。
问:事实上不仅仅是数学,自然科学领域的学问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呈几何级数的速度增加。这就要求我们要活到老学到老。
答:的确如此。但是我个人认为科学进步的速度会随着科学的不断深入而呈现慢慢放缓的态势。要想创造就必须掌握已有的知识。过去,这个学习的过程在25岁以前就基本结束了,但是现在为了推进在各个领域的研究,恐怕到了30岁才只能掌握现有的理论。
数学的历史就是一部少年天才的历史。帕斯卡在16岁的时候就著成了《圆锥曲线论》,高斯在18岁时就发现了数论中的二次互反律,伽罗华在20岁时就发现了奠定现代代数学基础的群论。
问:也就是说岁数越大就越难进行真正具有独创性的工作了?
答:我想独创性这个东西和年龄应该没有太大的关系。但问题是,那种靠灵机一动化解的问题随着研究者人数的增加已经被解决的差不多了。那些吸引着全世界的天才、奇才们去解决的问题只剩下一些重大疑难问题了。难度是无法想像的。
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相关资料之评课稿
北京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认识11~20各数》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教案
西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分一分》教学反思
西师大版一年级数上《9加几》教学反思
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11~20各数》教学教案
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物体》教学反思
西师大版一年级小学数学上册《9加几》教学反思
西师大版数一上册《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教学教案
西师大版一数上册《认识物体》相关资料之说课稿
北京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混合运算》单元主题备课资料(一)
北京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西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相关资料之评课稿
西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学反思
北京版数学二年级上《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混合运算》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混合运算》教案
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分一分》教学反思
北京版数学二年级上册《6~9的乘法口诀求商》同步练习题
北京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西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认识11~20各数》教学反思
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11~20各数》同步练习
数学一年级上册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西师大版数学小学一年级上册《认识11~20各数》教学反思
西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分一分》教学反思
北京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北京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混合运算》单元分析
北京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混合运算》单元主题备课资料(三)
西师大版一年数学上《认识11~20各数》相关资料之评课稿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