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20
收藏
切入点一:构造定理所需的图形或基本图形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时添辅助线是必不可少的。中考对学生添线的要求不是很高,只需连接两点或作垂直、平行,而且添辅助线几乎都遵循这样一个原则:构造定理所需的图形或构造一些常见的基本图形,如本例第一个证明就是利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这一定理(如图甲);再如本市2002年压轴题的第①题构造图形也是利用这一定理。
切入点二:做不出、找相似,有相似,用相似
压轴题牵涉到的知识点较多,知识转化的难度较高。学生往往不知道该怎样入手,这时往往应根据题意去寻找相似三角形。
如本题第(1)题的第②小题即证ΔPOD∽ΔPDG然后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第②题则是直接使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再如2003年中考压轴题的第(3)题,也是先要利用相似三角形性质进行计算,再证明相似。
切入点三:紧扣不变量,并善于使用前题所采用的方法或结论
在图形运动变化时,图形的位置、大小、方向可能都有所改变,但在此过程中,往往有某两条线段,或某两个角或某两个三角形所对应的位置或数量关系不发生改变。如本例中,PC与PD始终保持相等关系,如果我们能认识到这一点,才可能考虑利用第①题的证明方法证PC=PD(如图丁)进而得到∠PCH=∠PDN,再结合相似三角形性质易得∠PCH=∠PDN=∠CDO=22.5°=∠OPC最后得到OP=OC,这样做比使用其他方法计算要简单得多,再如2002年、2003年压轴题第(2)小题,也都需要使用第(1)小题的证明方法或结论。
切入点四:展开联想,寻找解决过的问题
尽管已经做过了许多复习题,但考试中碰到的压轴题又往往是新的面孔,如何在新老问题之间找到联系呢?
请同学们牢记,在题目中你总可以找到与你解决过的问题有相类似的情况,可能图形相似,可能条件相似,可能结论相似,此时你就应考虑原来题目是怎样解决的,与现题目有何不同。原有的题目是如何解决的,所使用的方法或结论在这里是不是可以使用,或有借鉴之处。
比如2002年压轴题与本例就是以同一问题为背景,从不同的角度去讨论问题,但图形的实质,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一致的。再比如2003年压轴题的最后一小题只需联想到翻折问题需利用轴对称性质去解即可。
切入点五:在题目中寻找多解的信息图形在运动变化,可能满足条件的情形不止一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两解或多解,如何避免漏解也是一个令考生头痛的问题,其实多解的信息在题目中就可以找到。如本例第②题中,“直角边与直线OA,直线OB分别交于点C、E”,与第①题的叙述“与OA,OB交于C、E”,有明显差别,从射线变为直线,所以分别产生图丙和图丁,因此考生在读题时千万注意此类变化,看清楚是“边”还是“射线”或是“直线”。再如2002年压轴题,也是此类情况。
总之,问题的切入点很多,考试时也不是一定要找到那么多,往往只需找到一两个就行了,关键是找到以后一定要敢于去做。有些同学往往想想觉得不行就放弃了,其实绝大多数的题目只要想到上述切入点,认真做下去,问题基本都可以得到解决。
中考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的消元方法技巧
中考数学直角三角形内切圆答题技巧
中考数学梯形辅助线答题技巧
2014中考数学复习题:解方程
备考中考数学大题答题技巧待定系数法
2014中考数学答题技巧总结
中考数学等积变形答题技巧
《得数是5以内的减法》教学反思
2016中考必做数学检测试题
2015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同步练习题:列方程不求解
最常见中考数学做题方法
中考数学答题技巧:圆与圆位置关系中常见辅助线的作法
中考数学运用转化思想的答题技巧
经典备战技巧:中考数学答题技巧
《6、7的分与合》教学一得
2015中考数学适应性考试模拟试题
2014中考数学试题及答案分类:整式、分式
中考数学答题技巧之全等证明口诀
2015中考数学练习题: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中考数学应用不等式的答题技巧
中考数学客观题答题技巧
中考数学求不规则四边形面积答题技巧
2014年中考数学答题规范冲刺技巧
解题方法辅导中考数学选择题答题技巧
2014中考数学答题技巧: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精编2014年学科解题技巧中考文科数学答题技巧
中考数学压轴大题解题方法
2014年北京中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操作探究
2014中考数学试题分类练习:因式分解
第一学期七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试题:2015—2016学年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