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20
收藏
期末考试属于水平考试,它的主要功能、作用是诊断、检测、评价、发展、教育、激励、管理。为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笔者在这次初三数学命题过程中,主要在如下方面作了一些努力。
突出基础,要求学生人人掌握必须的数学
“构建所有学生必须的共同基础”,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这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理念。考试作为评价的一种手段,要充分体现这一精神。九年级第一学期有“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相似形”、“锐角的三角比”三章内容,涉及到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分式方程和无理方程、简单的二元二次方程组;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锐角的三角比、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识和内容,这些都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是要求初中生人人掌握的必需的数学,因此是考试的主要内容。也是基于这种考虑,整套试卷(此试卷南汇教育网“中教育星资源库”可下载,下面所提到的试题均属这套试卷)按起点低,坡度平,密度大,层次清,终点适中的原则设计。
贴近生活,注重考查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强化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要让学生建立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可服务于生活的观念。如第16、21、22、23等题就是为实现这一目标设计的。
基于教材,注重考查活学活用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命题的主要依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考试的信度和效度。如果考试的内容、标高与学生学习的内容、标高不一致,那信度、效度自然是低的;如果师生的努力不能通过考试的结果反映出来,那么作为水平考试的教育、激励功能就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能得到强化,这对学习是不利的。基于这种考虑,所以这次试卷的每道题均来源于教材,但都不同于教材,要活学活用,考查你知识迁移的能力,知识用于新情景的能力,变式的能力,一句话,考的是活知识。
适度开放,注重考查学生的发展能力
新课标要求,要兼顾“基础与发展”的需要,“在学习训练系统中,要有重在数学知识的构建和巩固的基础性训练,还要有重在数学知识应用和创新的发展性训练”,“要有注重预感、试验、尝试、归纳、猜想、类比等非形式推理的问题”。为体现这一精神,试卷的第8、12、13、14、23、25、26题作了一些尝试。
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事实与数学理论的本质认识。比一般的数学概念、公式、法则具有更高的抽象和概括水平,是具有“普适”意义的“通法”,因此更本质,更深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我国的北京地区分别作过一项研究表明:99%的人在中学所学的绝大多数形式化数学知识参加工作后不会用到。而数学思想方法在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确有着广泛的应用,是终身受用的东西。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初中阶段,要按学生知道数学思想方法在进行数学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中的作用,通过有关数学知识技能的学习,逐步领会字母表示数的思想、化归思想、方程思想、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分解与组合思想等基本数学思想,掌握待定系数法、消元法、换元法、配方法等基本数学方法”。而且将思想方法纳入知识的范围。应该说,这更确定了它的基础性地位。
中考属选拔考试,它与水平考试(如期末考试)有联系,但有区别。中考的功能和作用主要是甄别优劣,选拔人才;中考的考试范围是整个初中学段的内容;中考命题的主要依据是《课程标准》和教材,在上海市2004年中考数学命题评价会上,2004年中考数学命题组组长说,除此之外,他们没参考任何其它教辅资料;中考的标高是由《课程标准》规定的学段终结时的目标;中考试卷的题型、题序、题值、题量结构相对稳定,如2002、03、04年中考,均是:一、填空题(14道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8分);二、多项选择题(4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2分);三、解答题(4道小题,每小题7分,满分28分);四、解答题(4道小题,每小题10分,满分40分);五、解答题(1道小题,满分12分),卷面满分120分。2005年将实行新的改革方案,新的改革方案还在审批之中,但有些东西是明确的。如本届学生使用的是一期课改教材,但二期课改的精神会充分体现;有领导说,改革不会以稳定为代价,它应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上海已普及高中教育,中考的选拔功能应淡化,中考应从选拔考试走向水平考试,突出基础性、常规性和发展性,使中考成为学生学习历程的“加油站” 。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中考数学视频
更多
相关数学考前复习推荐
大家都在看
人教A版必修1-1.3.1《函数的单调性》PPT课件
2013新人教B版必修一2.1.2《函数的表示方法》ppt课件
2013新人教B版必修一3.2.2《对数函数》ppt课件1
2013新人教B版必修一3.2.2《对数函数》ppt课件
2013新人教B版必修一2.1.1《函数》ppt课件
人教A版必修1《函数的表示法》PPT课件
2013新人教B版必修一1.1.2《集合的表示方法》ppt课件
新人教B版(必修1)《幂函数》ppt课件
2013新人教B版必修一3.2.1《对数及其运算》ppt课件2
人教A版必修1-1.2.2《函数的表示法》(二)PPT课件
人教A版必修1-《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PPT课件
2013新人教B版必修一3.2.1《对数及其运算》ppt课件1
人教A版必修1-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二)PPT课件
2013新人教B版必修一2.4.1《函数的零点》ppt课件1
人教A版必修1-1.2.2《函数的表示法》(一)PPT课件
2013新人教B版必修一3.2.2《对数函数》ppt课件2
2013新人教B版必修一3.1.2《指数函数》ppt课件2
2013新人教B版必修一3.1.2《指数函数》ppt课件3
2013新人教B版必修一2.4.2《求函数零点近似解的一种计算方法--二分法 》ppt课件1
2013新人教B版必修一1.2.1《集合之间的关系》ppt课件1
人教A版必修1-1.3.2《函数的奇偶性》(一)PPT课件
2013新人教B版必修一1.2.1《集合之间的关系》ppt课件
2013新人教B版必修一3.1.1《实数指数幂及其运算》ppt课件1
2013新人教B版必修一3.1.2《指数函数》ppt课件
人教B版必修1-3.2.3《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关系》PPT课件
人教B版必修1-3.2.2《对数函数》PPT课件
2013新人教B版必修一2.4.2《求函数零点近似解的一种计算方法--二分法》ppt课件
2013新人教B版必修一3.1.2《指数函数》ppt课件1
2013新人教B版必修一1.2.1《集合之间的关系》ppt课件2
2013新人教B版必修一3.2.1《对数及其运算》ppt课件3
| 小学 |
| 初中 |
| 高中 |
| 不限 |
| 一年级 | 二年级 |
| 三年级 | 四年级 |
| 五年级 | 六年级 |
| 初一 | 初二 |
| 初三 | 高一 |
| 高二 | 高三 |
| 小考 | 中考 |
| 高考 |
| 不限 |
| 数学教案 |
| 数学课件 |
| 数学试题 |
| 不限 |
| 人教版 | 苏教版 |
| 北师版 | 冀教版 |
| 西师版 | 浙教版 |
| 青岛版 | 北京版 |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 鲁教版 | 苏科版 |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 部编版 |
| 不限 |
| 上册 |
| 下册 |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