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20
收藏
例1.如图,弓形弦AB=6,弓形高为1,则其所在圆的半径为_____。[解析]:作弦AB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弦AB于C、D两点。则CD为弓形的高,由垂径定理的推论知圆心O一定在直线CD上,设圆心O在如图所示的位置,半径为r,连结BD,在Rt△BDO中,BD=3,BO=r,OD=r-1,由勾股定理得32+(r-1)2=r2,解得r=5。答案:5[点评]:此题运用了“垂直弦、平分弦就过圆心且过弧的中点”的垂径定理的推论。例2.已知⊙O的半径为2cm,弦AB长为2-cm,则这条弦的中点到弦所对劣弧的中点的距离为_____。
[解析]:如图,取弧AB的中点C,弦AB的中点D,连结CD并延长,由垂径定理的推论知圆心O一定在直线CD上,且OC⊥AB。在Rt△ADO中,AD=-,AO=2,由勾股定理可求得OD=1,∴弦的中点到弦所对劣弧的中点的距离CD=2-1=1。答案:1[点评]:此题运用了“过弧的中点、过弦的中点就过圆心且垂直于弦”的垂径定理的推论。例3.如图,⊙O的直径为10,弦AB为8,P是弦AB上一动点,若OP的长为整数,则满足条件的点P有____个。[解析]:过O点作OC⊥AB于C,由垂径定理可得AC=BC=4,在Rt△ACO中,由勾股定理可求得OC=3,由P点在线段AB上的位置可知当P点运动到C点时,OP最短且长为整数3,当P点运动到A、B两点时,OP最长且长为整数5,由于数轴上的点与实数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可知A点和C点之间必存在一点P,使OP的长为4,同理B点和C点之间也存在一点P,使OP的长为4。∴满足条件的点P一共有5个。答案:5[点评]:此题运用了“过圆心、垂直弦,就平分弦”的垂径定理。
人教版数学七下10.1《统计调查》(第3课时)ppt课件
新人教版七年下9.1《不等式-不等式及其解集》(第1课时)ppt课件
人教版数学七下6.2《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flash课件1
人教版数学七下10.2《直方图》ppt课件1
盘江镇第一中学人教新七下第七章《三角形》PPT课件
人教版数学七下6.1.1《有序数对》PPT课件
新人教版七年下9.1《不等式-不等式的性质》(第2课时)ppt课件
人教版七下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复习 PPT课件
人教七年级数学下册7.1《分式》PPT课件
人教版七下第七章《三角形》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七年下9.2《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ppt课件之一
人教版数学七下10.3《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ppt课件1
新人教版七年下8.2《消元》(代入消元法)ppt课件
人教版数学七下10.1《统计调查》ppt参赛课件-中小学课件站
人教版数学七下10.1《统计调查》(第1课时)ppt课件
人教版数学七下10.2《直方图》ppt课件2
人教版七下第6章《平面直角坐标系》复习
人教版数学七下5.1.2《垂线》(第1课时)ppt课件
柴沟堡二中人教版七下《三角形的高 中线 角平分线》PPT课件
人教版数学七下10.1《统计调查》ppt课件
人教七年级数学下册6.2《菱形》(1) PPT课件
人教版七下第七章《三角形》复习PPT课件
人教版数学七下6.1《平面直角坐标系》ppt课件
人教版数学七下10.1《统计调查》(第2课时)ppt课件
人教版数学七下6.2《.2用坐标表示平移》ppt课件
人教版七下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1课时)课件
人教版数学七下6.2《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flash课件
新人教版七年下9.2《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第2课时)ppt课件
人教版数学七下5.1.1《相交线》ppt课件
人教版数学七下6.2《 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第2课时)ppt课件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