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的试题特点_考前复习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中考数学的试题特点
首页>学习园地>考前复习>中考数学的试题特点

中考数学的试题特点

2015-10-20 收藏

近几年中考试题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在坚持方向、保持稳定的基础上逐年发展,实现中考命题和新课程标准的接轨。2006年数学中考,在改革中考传统风格的基础上,进一步设计出了更能体现新课程理念,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学生发展的优秀试题。

一、2006年安徽数学中考试题特点:

1.注重知识和能力的考查

2006年安徽省中考数学试卷从试题结构到内容设计,图文并茂,别具匠心,堪称经典优秀试卷。不难看出中考命题专家的聪明才智和渊博学识。试卷既重视知识的考查,更重视能力的考查。试题涵盖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有概率”三个知识领域内容,其分值分别为80分、51分、19分,各占总分值的53.33%、34%、12、67%。试卷在内容上突出了对“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基本图形的性质”、“图形中的基本关系”、“统计的应用”、“概率的计算”等核心知识内容的考查。其中,“方程与不等式”的题目分值占到25分,涉及“函数”的题目占了33分,涉及“基本图形的性质”及“图形中的基本关系”的题目占了51分。在能力考查方面,试卷较为重视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变换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美妙的图形蕴涵着重要的知识和深刻的思考,现实化的问题情景考查学生的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体现了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应用于生活的重要理念。

2.注重了对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考过程中数学素养的考查

数学解题过程是个体的思维能力作用于数学活动的心理过程,是思维活动。考生解题的切入点不同,运用的思想方法就不同。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蕴涵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能够迁移并广泛应用于相关学科和社会生活中,如方程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转化的思想等。2006年中考数学试卷既突出考查了学生在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中的观察、思考、语言表达、归纳猜想、逻辑证明等数学素养,又考查了学生的函数思想、对称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转化的思想等重要数学思想。对引导初中数学教学全面贯彻《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3.突出了《课程标准》的理念和数学价值观,注重了创新

试卷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面的要求,突出了《课程标准》的理念和数学价值观。试卷注重对从现实问题抽象到数学问题进而予以解决问题这一重要素养的考查,注重了考察通性通法,没有冗长的计算,没有繁难的推理论证,但不失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思维内涵。试题刻意创新,注重开放性与探索性,留给学生的探究、思考、应用的空间。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自然,真实,又具有时代气息。

二、对2007年中考数学命题的肤浅看法

中考数学试题以《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基本原则,考试内容上不会有大的变化,不再追求面面俱到,重点内容重点考,删减的内容不可能考。在重点考查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依旧注重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注重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的应用性考查,关注学生对获取数学信息能力,数学交流能力,以及“用数学”,“做数学”的意识的考察。在题型设计、情景安排及问题设问方式等方面仍然会有的创新,开放型、应用型、信息获取型、实际操作型、规律探索型等新问题依旧是试卷的核心组成部分。总体上在题量和难度上应该不会有多大的变化。可以肯定的是:不会出现旧题、偏题,怪题。一般会延续这几年的命题思路,重视从整体上把握数学,灵活应用数学,重应用、重能力、重创新,实现和新《课程标准》的有机整合。

三、对2007年中考复习的几点建议:

1.合理练习,求精勿滥

首先,不搞题海战术,精做精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复习要有针对性、典型性、层次性、要找自己的问题并切中要害。第一阶段是总复习的基础,是重点,侧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第二阶段就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应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适当增加难度,突出重点,主要热点、突破难点,注意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可进行专题复习,如“方程型综合问题”、“应用性的函数题”、“不等式应用题”、“统计类的应用题”、“几何综合问题”、“探索性应用题”、“开放题”、“阅读理解题”、“方案设计”、“动手操作”等问题以便更好的熟悉、适应这类题型。

其次,一定要认真参考《考试纲要》,认真做一遍去年的最好是近三年的中考试卷和《纲要》中的样卷对中考试卷难度设置,整体要求各类知识点的分布,对要求掌握的知识点,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哪些知识点适合出现在选择题、填空题中?哪些知识点适合出现在压轴题中?新课程理念具体通过那些类型的问题体现?特别建议在整个复习过程中,参考中考试卷和样卷,反思自己当时的复习内容。防止走偏,做无用功。随时、及时调整复习的方向。

2.敢问,好问,善问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中考需要全面、扎实的知识,力求做到一个“懂”字。复习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也是一件好事。对问题要敢问、好问、问老师,问同学,想办法解决它。当然还要善于问,要三思而后问。一旦你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疑难问题,你的水平会有一个很快的提升,你的自信心也会有一个很大的提高。

3.理方法,悟思想,发展能力,提高思维品质

数学复习时,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重视记忆基础知识,重视解题。忽视了数学思想方法的复习和整理。这是学生复习中成绩总是上不来的根本原因之一。实际上,中考数学命题除了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外,还十分重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应该对每一种思想方法的实质,它所适用的题型,包括解题的步骤都要熟练掌握。

4.强化反思总结,注重错题分析,扬长“改”短,提升学力

复习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反思总结。一个知识块复习结束后,就要问自己,复习效果怎样?进步了没有?还存在什么问题?解题小结一般可以通过问自己一些问题来完成:自己以前是否接触过类似的问题?我在解题过程中用了哪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解题中运用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解该题时哪些步骤容易出错?是否还有其他的方法?该问题的难点何在?我是如何突破的?如果交换这个问题的条件和结论,仍然成立吗?我在解题时有哪些缺点?等等。最好把解题中的心得体会简要地写一下。要把解题效果最大化。尽量做到“举一反三”。要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与弱点,要及时总结和反思,最好能有一本归纳错题的小册子,随时记录,随时整理,随时翻阅,温故而知新。

5.调整心态、增强信心、不言放弃,每天有一个好心情

人的情绪是影响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调整学习心态,每天保持好心情。开朗乐观地面对和善待你身边的人和事,营造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另外,要注意劳逸结合,切勿开夜车,打疲劳仗。要科学用脑,维持大脑的良好功能。

在这里谈谈中考数学试题特点及应考策略,希望能给各位家长和考生一些启迪。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