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20
收藏
解此题中,既能考查学生证圆的切线基本方法,包括如何添加辅助线的基本方法,同时又能考查学生能否用代数的方法,通过设未知数,应用几何的勾股定理知识列出相应的方程来解这几何计算题,这种类型的题目就较活而不难。通过2005年的中考试卷发现,试卷的区分度下降,根据这一变动,学生在复习、练习中就不需要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一些过难、偏难的题目上,最后一题也只需重点放在中难度的题目上。
在数学复习中要依据课本和考纲,内容的覆盖面不低于80,和易难之比8:1:1的要求,学生一定要紧紧抓住基础部分,对重要的知识点加强复习和训练,在练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应及时加以纠正。如“m____时,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 1)x2-2mx m=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在解这问题中,学生往往只想到△0这一条件,只求出m0为答案,而总会忽视m 1≠0即m≠-1这一条件。又如“若两圆的直径分别为10和6,圆心距为4,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_____”。学生也往往把直径当作半径来解,从而得出内切这答案,而此题的答案应是相交。针对这种学生中经常出现的错误就需要进行反复强调,反复训练,训练到位,使在以后的测试中做到100的正确。
考虑到2006年中考基本体现稳中求变的精神,中考题型以及代数、几何的比例等与2005年基本保持不变,为了增强区分度,可能对某些题目的难度要进行微调。所以,初三学生在今后阶段的学习中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由于数学的整张试卷还是比较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我们平时的学习与复习应加强基础训练,注重基本定理、公式、法则的应用。对于计算一定要力争正确而迅速。
2.对于几何题目,注意推理过程要清晰,判断要有依据,言语要简洁明了,不要含糊其辞,因省略一些重要的步骤而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3.而对于应用题我们一定要认真审题,找出其中蕴含的等量关系,翻译成数学语言,并合理设元,准确列式,这样就迎刃而解了。
考查统计方面知识题中,往往更注重能从所给图表中来获取你需要的信息。在编制应用题和应用函数或三角比知识解有关实际应用题时,更注重学生较熟悉,贴近实际生活方面的情景。在解题过程中更注重数型结合,用代数的方法来解一些几何中的计算题等。
北师大版《用字母表示数》教学设计
苏教版《对称、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共4课时)
苏教版第八册《我们去春游》教学设计二
《减法的性质》教学设计
《因数中间 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
《折线统计图》导学案
苏教版《了解我们的生存空间》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小数点的移动》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乘法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备课导学案
小学数学《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设计二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总复习资料
人教版《小数的大小比较》练习课教学设计
苏教版第八册《图案的欣赏和设计》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第八册《邮票的张数》教学设计
青岛版《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及反思
苏教版《美妙的“杯琴”》教学设计
青岛版《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乘法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及反思
苏教版第八册《美妙的杯琴》教学设计二
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了解我们的生存空间》教学设计二
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与读写》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导学案
北师大版数学《小数简算》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写法》教学设计
《多位数的改写》教学设计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三
《统计练习课》教学设计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