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08
收藏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9册教材第109_111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了解步测方法,学会步测的计算,初步学会通过步测计算求两地的距离。
2、认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进行测量的基本技能。
教学准备:量出一段30米的距离,准备步测。电教课件。
教学难点重点:计算步长的方法,步测计算距离。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怎样就可以知道:从自己的教室走到多媒体教室,大约有多少米?
学生说说测量的方法。
2、如果不用任何测量工具来测量这段距离,可以有什么办法来知道?
学生说一说,教师提出步测
3、板书课题:步测。
4、解释步测的意义。
先让学生说说什么是步测,然后教师再解释。
二、探究新知。
1、用步测的方法来测量教室到多媒体教室有多少米,想一想,准备怎样来做,要知道和准备哪些条件?
2、引导学生展示讨论:根据情况确定讨论形式。
3、汇总讨论结果(板书):
(知道)一步的长度――步长。(知道)走了多少步――步数。(计算)距离
4、形成计算方法。
5、讨论解决步长、步数。
(1)你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步长?
学生介绍自己的办法。板书:自己走一步,量一量。
(电脑出示一步长)提示:一步是怎样量的?
教师提示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组织讨论。
教师补问:这一步应怎样走?在走路的时候,你的步长与你量的步长是不是一样?
(2)用例1介绍测步长的方法。
出示例1。(电脑投影)
你从这道题中学到还可以怎样测自己的步长。
学生说说方法。
学生计算。汇报计算方法和过程。
(3)测一测自己的步长。
指导室外步测活动:
引导学生:让你用例1上介绍的方法测一测自己的步长,你准备怎样做?
介绍室外已量好的一段距离,从一头走到另一头为一次。走三次,记录下每次走的步数,填表内。
电脑出示表格和书上的P111练一练第1题表格。
到室外进行步测活动。
室内计算和汇报(选高个子学生和矮个子学生各一人汇报)
6、学会步测和计算一段实际距离。
(1)出示例2。让学生试做。
(2)让学生说说从例2中学到什么?
(3)让学生提出相关的疑问。
7、小结例1、2 的学习。
三、用学到的方法解决下列问题,看看你会不会用步测计算距离。
1、(电脑出示练习题)
练习题:李华沿80米长的直路走了四次,第一次124步,第二次125步,第三次126步。他走一步的平均长度是多少米?照这样的步子,他沿学校大花坛走一圈,走了100步。沿这个大花坛走一圈有多少米?
2、学生独立练习。
3、汇报与核对。
4、让学生提出疑问。
四、课堂总结。
五、课后实践。
1、用步测,计算从多媒体教室到自己教室的距离。
2、在校园内找一个花坛,用步测的方法测量有关数据,算出花坛的面积。
高一数学诱导公式1
高一数学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1
高一数学向量的加法2
高一数学正弦函数的图象
高一数学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与定义
高一数学线性规划
高一数学正弦型函数的图象3
高一数学空间中直线与平面位置关系2
高一数学空间中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2
高一数学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高一数学空间中直线与平面位置关系1
高一数学向量的概念2
高一数学向量在平面几何中解题的应用
高一数学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2
高一数学向量的概念1
高一数学正弦型函数的图象2
高一数学向量的减法1
高一数学导数的计算1
高一数学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运算
高一数学余弦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
高一数学向量的坐标表示与运算
高一数学统计思维与典型案例
高一数学正弦型函数的图象1
高一数学数形结合在函数和方程中的应用
高一数学圆锥曲线基本知识
高一数学单位圆与三角函数线2
高一数学二面角2
高一数学向量共线的条件和轴上向量的坐标运算
高一数学单位圆与三角函数线1
高一数学向量的加法1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