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08
收藏
一、教材分析:
相遇问题是和人们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数学知识。学生在前几册教材中已经学习了有关速度、时间、路程之间数量关系的应用题,以前研究的是关于一个物体运动的情况,而本节课要研究的是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要学好两物体相向运动的相遇问题,关键是弄清每经过一个单位时间,两物体之间的距离变化。从教材的编排来看,首先出现了一道准备题,接着列表分析每经过1分钟、2分钟、3分钟后,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变化,然后再出示例题解答。针对教材内容和学情,应把本节课的教学突破点放在学生对应用题中关键词语的理解上,对行动的体验上。
二、设计理念:
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育理念,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注重了学生的参与,注重了学生思维的开放,注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使教学跟随学生的学习过程,紧贴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学会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
2、掌握相遇问题应用题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
三、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我准备采用如下教法:1、复习铺垫法。2、直观演示法。3、分组讨论法。4、启发讲解法。5、练习巩固法。这样通过多种教法的交叉进行,相信一定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学法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的方法掌握知识,学会知识的迁移、类推。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相遇求路程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相遇求路程应用题的结构特征。
五、教具学具:实物投影
六、教学流程:
(师: 同学们,在未学新课之前,老师先出一道题考考大家,比一比看谁的基础知识掌握的最好。)
(一)、复习导入
1、复习
张华每分钟走60米,走了3分钟,一共走了多少米?(投影出示)
(1)、口头列式解答。
(2)、这道题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
(师:这道题是我们以前研究的关于一个人或一个物体运动时,它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假如是两个人或两个物体在运动,那么它们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呢?我们看准备题。)
【设计意图:在原有的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展示教学,通过简单的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再次理解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再次感悟行程问题。】
2、准备
张华家距李诚家390米,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向对方走去,张华每分走60米,李诚每分走70米。(投影出示)
(1)、读后回答 a:这里讲的是几个人在运动?
b:他们是怎样运动的?
c:做手势理解同时出发,相对或相向而行。
(师:请大家伸出两只手,把两个食指比作两个人,让他们同时出发,向对方走去,准备好,听老师口令出发。看图,两人一起出发叫同时,不能一先一后。对面往一起走,叫相向而行或相对而行。那么两人走的时间和路程变化情况怎样呢?我们先填表,再理解。)
(2)、填表并汇报填表结果。
(3)、观察表后思考回答:
a、 每经过1分钟,两人所走路程和有什么变化?与此相反,两人之间的距离又有什么变化?
b、 当出发3分钟后,两人之间的距离变成了多少?这说明了什么?
c、 相遇时,两人所走的路程和与两家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师:出发3分钟后,两人之间的距离变成了0,这表示两人相遇了,相遇时,两人所走的路程和就是两家的距离。像准备题这样的应用题,我们就叫它相遇问题,相遇问题如何解答呢?今天我们就学习其中的一种相遇求路程的应用题。)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学生通过手势模拟表演,理解同时出发,相对或相向而行的含义,为学习新知打下了基础,不仅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了思考,促进了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题
小强和小丽同时从自己家里走向学校,小强每分走65米,小丽每分走70米,经过4分,两人在校门口相遇,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
(1)、读题。
(2)、分析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完成线段图。
(师:小强经过几分钟到校门口?这段距离应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表示什么?小丽经过几分钟到校门口?这段距离应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表示什么?求什么?这道题如何解答呢?老师准备让同学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根据思考题,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找出解决办法。)
(3)、出示思考题,分组讨论学习。
思考题
A、小强走的路程和小丽走的路程与所求的两家距离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B、小强走了多少米?小丽走了多少米?
C、怎样列综合算式求出两家距离?
D、这道题还有其它解法吗?
(4)、汇报讨论结果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654+704 (65+70)4
(5)、比较:两种解法哪种方法简便?为什么?
(6)、小结:今后我们在解答这类应用题时,可以采用第二种方法,这样计算比较简便。
2、看书质疑
【设计意图:重点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间,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分组讨论、分析比较、质疑问难找出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在这一过程中也促进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三)、巩固练习
第一组
1、根据线段图口答。
2、动笔做一做。
志明和小龙同时从两地对面走来,志明每分走54米,小龙每分走46米,经过5分两人相遇,两地相距多少米?
第二组
1、看图列算式。
2、根据题意选择正确算式。
3、根据算式补充条件和问题。
4、看图编一道相遇求路程的问题。
验收题
两只轮船同时从上海和武汉相对开出。从武汉开出的轮船每小时行23千米,从上海开出的轮船每小时行17千米,经过20小时两轮船相遇。上海到武汉的航路长多少千米?
思考题
小红和小刚同时从两家出发,小红每分钟走38米,小刚每分钟走45米,经过3分钟两人相距100米,小红和小刚家相距多少米?
【设计意图: 练习的设计由浅入深,有坡度多层次,先表述相遇问题的解题思路,强化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促使知识内化,然后解决与相遇问题类似的应用题,实现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迁移,最后解决已知条件有变化的相遇问题,突破固定的思维框架,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
2016春人教版数学三下6.4《年、月、日》(整理与复习)word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第五册《需要多少钱》WORD版教案
2016春人教版数学三下5.3《面积单位间的进率》word教案1
北师大版数学第五册《淘气的猴子》WORD版教案2
2016春人教版数学三下5.1《面积和面积单位》word教案1
2016春人教版数学三下6.1《认识年月日》word教案2
2016春人教版数学三下4.2.1《笔算乘法》(不进位)word教案2
2016春人教版数学三下5.4《解决问题》word教案
2016春人教版数学三下4.3《解决问题》word教案
人教课标三年下《24时计时法》10教案
2016春人教版数学三下6.3《制作年历》word教案
2016春人教版数学三下7.2《简单的小数加、减法》word教案2
人教课标三年下《24时计时法》教案2
人教课标三年下《24时计时法》11教案
2016春人教版数学三下5.1《面积和面积单位》word教案2
北师大版数学第五册《小树有多少棵》表格教案
2016春人教版数学三下4.2.1《笔算乘法》(不进位)word教案1
2016春人教版数学三下4.1《口算乘法》word教案2
北师大版数学第五册《有多重》WORD版教案
2016春人教版数学三下4.1《口算乘法》word教案1
人教课标三年下《24时计时法》教案3
2016春人教版数学三下6.1《认识年月日》word教案1
北师大版数学第五册《一天的时间》WORD版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第五册《小树有多少棵》WORD版教案2
2016春人教版数学三下8.1《初步感受简单事物的排列数》word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第五册《有多重》WORD版教案2
2016春人教版数学三下6.2《24时计时法》word教案1
2016春人教版数学三下5.2《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word教案2
2016春人教版数学三下8.3《实践活动我们的校园》word教案
2016春人教版数学三下4.2.2《笔算乘法》(进位)word教案2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