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12
收藏
第二课时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交流等活动,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2、能有方格纸上根据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画出它的另一半。
3、主动参与画图形的活动,感受图形的对称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难点:能根据给出的轴对称图形的-半画出它的另一半。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平面图形的纸片
教学过程:
一、揭题示标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观察下面画在方格纸上的轴对称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2、板书课题: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3、出示学习目标:
过渡语:请看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
能在方格纸上根据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画出它的另一半。
师:要想达到目标,得靠大家自学,你们有信心达到目标吗?为了让大家更好地完成信心目标,请看学习指导。
二、学习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4页的内容,重点看例2,思考并完成:
1、观察例2,点A和点A'、点B和点B'、点C和点C'到对称轴的距离分别是多少?由此我们一可以得出: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西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2、看例3,先想象一下:这个图形像什么?观察画出的图形,试着说一说画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是什么?(独学一一交流一一讨论一一汇报)
预设时间:6分钟.
三、自研共探
1、看一看(自研探究)
生认真地看书自研,分析并解决自学指号中的问题,师巡视,督促人人认真看书。
2、针对自学指.学中的问题先对子交流,再小组讨论,教师在学生合作交流时巡视,观察小组交流情况,对合作不太好的小组给予帮動和提醒,促使每个组及组员都能积极參与到合作交流活动中。
3、说一说(汇报展示)
师:下面我们比一比哪个个小组展示的精彩,能为自己的小组増光添彩!(学生汇报时有不是或不准确的地方,老师或其他小组成员可以及时给予补充,在各组展示后,其他小组给予评价。)
4、知识小结
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在方格纸上画抽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时,有四步:
(1)找出所给图形的关键点,如线段的相交点、端点等。
(2)数出或量出图形的关键点到対称轴的距离。
(3)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找出关键点的对称点。
(4)按所给图形的顺序连接各点,画出所给图形的另一半。
四、学情展示:课本第5页练一练的第1题要求:
1、独立完成后互相讨论
学法指导:先自己独立完成题目,然后举手示意对方,待对方完成后小声讨论。
2、组内交流,整合答案
学法指导:待组内成员全部完成后,交流各自答案和理出,最终形成统一答案。
3、分工合作,板演展示
学法指导:由组长分工、板演、检査、预展。
4、汇报讲解,补充评价。
学法指导:由一个小组作讲解展示,讲解时可以组内补充,也可其他组成员补充或质疑,展示后,其他组或教师给予评价。
五、归纳总结
同学们通过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借助小组的力量找到了画对称图形的技巧,真了不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或你认为白己今天学的怎么样?或你认为自己还有哪些不足之处?
六、巩固提升
1、课本第5页练一练的第2题。
2、画出下面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板书设计:
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1、找关键点
2、数格
3、描对应点
4、连线成形
教学反思:
名师指导:初三第一学期数学期中考该怎样应对
中招倒计时:掌握数学思想
2011年中考数学命题趋势及复习建议
新初三数学指导:把所学知识系统化
2011中考冲刺 如何备战中考数学
数学观察力训练题
为应对中考变化调整数学学习复习策略
杭州名师指导:中考数学如何复习(图)
名师指导:开学临近新初三各科预习攻略之数学
名师点评杭州中考:数学平均分会高于09年
中考数学怎样才能不因失误丢分
名师点睛:怎样应用旋转解题(组图)
初三生怎么样快速提高数学功力
实录:中考数学冲刺备考策略与重点串讲(28日)
2011北京中考数学考试预测题
中考数学十种最优科学答题技巧
从08、09中考展望2010北京中考数学
解读历年中考数学试题四大特点
中考名师指导:数学冲刺要关注热点
名师分享:如何保持初中数学领先
复习技巧:新初三生如何学好数学
中考数学复习要回归课本
2011中考冲刺 如何备战中考物理
2010杭州中考数学点评:立足教材 考查能力
中考数学分块复习保证一周三次练习
课程辅导:新初三数学如何预习?
新初三数学指导:打好“硬仗”提前准备
开学第一课:中考数学备战四步曲
2011年中考数学填空题主要题型和基本解法
中考备考攻略:数学想拿高分别迷信家教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