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07
收藏
第7课时 中国古代数学家杨辉
教学内容 教材P21。
教学目标 1、能从数的排列中去发现隐含的规律,并能应用规律。
2、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发现规律的方法。
3、陪躺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及与同伴积极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发现规律,能运用规律。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故事引入 教师:我国南宋末年出现了一位著名的数学家,他就是杨辉。他在数学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就,其中计算技术方面的成就最突出,著名的“杨辉三角”对人类数学研究作出了贡献。今天我们要发现的规律就与“杨辉三角”有关(课件出示例题) 1、学生认真倾听。
合作探讨
探索新知 1、出示数列,请学生观察这些数的排列,找找其中的规律,再和同桌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2、学生观察讨论,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汇报。
生1:每排左、右两边的数都是1,只有中间的数在发生变化。
生2:每排都比它前一排多一个数。
生3:从第一排的1斜起看,依次是1、2、3、4……
生4:每排中间的数都等于前一排左、右两个数的和。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有了这么多新发现,每排的第一个数都是1,中间的数都是它前一排左、右两个数的和等等,找到了这些规律,你们能知道第5排该填哪些数吗?试一试。再填出第6、7排各数。按这样的规律再往下面填,还会填吗?各数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只要我们找到了事物内部隐藏的规律,就能正确地天出未知的各数。 1、学生先独立观察,再小组合作讨论。
2、全班交流汇报。
巩固提高
新西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小数的意义(一)》教案教学设计
新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问题解决(2)》教案教学设计
新西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小数的意义(二)》教案教学设计
新西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乘除法的关系(一)》教案教学设计
新西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小数的近似数(一)》教案教学设计
新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二)》教案
新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教案教学设计
新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数学家杨辉》教案教学设计
新西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小数的性质(一)》教案教学设计
新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解决问题》教案教学设计
新西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解决问题(二)》教案教学设计
新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折线统计图(3)》教案教学设计
新西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乘除法的关系(二)》教案教学设计
新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教案教学设计
新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探索规律》教案教学设计
新西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四则混合运算》教案教学设计
新西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乘法运算律及简便运算(一)》教案教学设计
新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总复习》教案教学设计
新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一)》教案
新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面积和面积单位(1)》教案教学设计
新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教学设计
新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分数与小数(1)》教案教学设计
新西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乘法运算律及简便运算(二)》教案教学设计
新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1)》教案教学设计
新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面积单位的换算》教案教学设计
新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问题解决(1)》教案教学设计
新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总复习》教案教学设计
新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教学设计
新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3)》教案教学设计
新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2)》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