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07
收藏
第4课时 问题解决(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13页及练习三1、2、4题。
教学目标:
1.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探索综合运用乘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
2.经历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从多种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孩子们,还记得运动会的情景吗?运动会中你参加了什么项目?
师:说起团体操,咱们训练时可认真了。瞧,在这个团体操队伍中,还藏着不少数学信息呢。从中你获得了哪些?
生:同学们站成了4列,每列18人。
师:“每所学校的同学都站了4列,每列18人”是什么意思?
生:每所学校的学生站的列数一样多,每列的人数也一样多。
(出示问题)
师:要求参加训练的22所学校共有多少人,通常需要先知道什么?
生:要知道1所学校参加训练的人数。
师:题目里直接告诉我们这个信息了吗?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
方法探索
方法一
师:孩子们,谁来谈一谈你的好办法
生:用18×4×22
师:4表示什么意思?(每所学校站4列)18呢?(每列18人)那18×4,你求到了什么?
生:18×4表示先算1所学校参加训练的人数。
师:这个意义很有价值。(板书)
师:看,因为我们的目的是求22所学校的总人数,那就可以先算出1所学校的人数。再用1所学校的人数乘22,得到22所学校总的人数。
师:我们列了综合算式,能计算吗?(学生计算)
师:别忘记写单位,还要作答。
方法二
师:要求22所学校的总人数,除了这种做法外,还有不同的方法吗?谁来挑战?生:可以先算4×22,再乘18
师:4表示什么意思(每所学校都站4列同学)
22呢?(一共有22所学校)
那4×22求到了什么?
生:4乘22求到的是22所学校一共站了多少列?
师:先求出了22所学校共站的总列数(板书),再怎么办?
生:乘18,因为每列有18人,所以也求到了22所学校一共的学生人数。
师:谁再来谈谈这样的思路。
师:通过计算,看答案是否和第一种做法的结果同样多?
(结果都是1584。)
师:孩子们,我们用了(几种)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2种)
在数学上,经常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比较一下,这2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课堂练习:数学书练习三1、2题。
四.课堂收获
通过刚才的学习,谈谈你的收获吧!
课题二 比长短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及设计说明
课题四《5以内数的组成》教案
《认识人民币》导学案
《多一些、少一些》教学设计
浅谈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策略
《十几减8、7》教学设计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设计
课题七 5以内的减法--教学设计
《十几减8》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小小养殖场》教学设计
课题一 比多少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假日小队》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简单的统计表例2》教学实录
《多位数减法练习课(移植课)》教学设计
《9加几》教学设计
《用数学》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读数写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数铅笔》教学设计
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
《十几减八》教学设计
《100以内数的认识——读数、写数》教学设计
课题三《长短 高矮》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平面图形》导学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左右》教学设计
课题 数一数(B)
人教版《100以内数的数数-数的组成》教学设计
课题二《比大小》教学设计
课题三 第几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