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07
收藏
第4课时 问题解决(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13页及练习三1、2、4题。
教学目标:
1.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探索综合运用乘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
2.经历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从多种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孩子们,还记得运动会的情景吗?运动会中你参加了什么项目?
师:说起团体操,咱们训练时可认真了。瞧,在这个团体操队伍中,还藏着不少数学信息呢。从中你获得了哪些?
生:同学们站成了4列,每列18人。
师:“每所学校的同学都站了4列,每列18人”是什么意思?
生:每所学校的学生站的列数一样多,每列的人数也一样多。
(出示问题)
师:要求参加训练的22所学校共有多少人,通常需要先知道什么?
生:要知道1所学校参加训练的人数。
师:题目里直接告诉我们这个信息了吗?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
方法探索
方法一
师:孩子们,谁来谈一谈你的好办法
生:用18×4×22
师:4表示什么意思?(每所学校站4列)18呢?(每列18人)那18×4,你求到了什么?
生:18×4表示先算1所学校参加训练的人数。
师:这个意义很有价值。(板书)
师:看,因为我们的目的是求22所学校的总人数,那就可以先算出1所学校的人数。再用1所学校的人数乘22,得到22所学校总的人数。
师:我们列了综合算式,能计算吗?(学生计算)
师:别忘记写单位,还要作答。
方法二
师:要求22所学校的总人数,除了这种做法外,还有不同的方法吗?谁来挑战?生:可以先算4×22,再乘18
师:4表示什么意思(每所学校都站4列同学)
22呢?(一共有22所学校)
那4×22求到了什么?
生:4乘22求到的是22所学校一共站了多少列?
师:先求出了22所学校共站的总列数(板书),再怎么办?
生:乘18,因为每列有18人,所以也求到了22所学校一共的学生人数。
师:谁再来谈谈这样的思路。
师:通过计算,看答案是否和第一种做法的结果同样多?
(结果都是1584。)
师:孩子们,我们用了(几种)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2种)
在数学上,经常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比较一下,这2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课堂练习:数学书练习三1、2题。
四.课堂收获
通过刚才的学习,谈谈你的收获吧!
冀教版数学三上《乘法》教学设计
冀教版数学三上《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冀教版数学三上《加减法混合运算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冀教版数学三上《对称》教学设计3
冀教版数学三上《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二)学案
冀教版数学三上《减法的验算》教学设计
冀教版数学三上《第四单元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冀教版数学三上《对称》(二)学案
冀教版数学三上《不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2014秋冀教版数学三上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word教案
冀教版数学三上《混合运算》学案
冀教版数学三上《加、减法》教学设计2
2014秋冀教版数学三上第五单元《四则混合运算(一)》word单元备课
2014秋冀教版数学三上第一单元《生活中的大数》word单元备课
2016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单元《四则混合运算一》(练习)教学建议
冀教版数学三上《除法》学案
冀教版数学三上《除法》(一)学案
冀教版数学三上《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设计2
冀教版数学三上《简单的数量关系》教学设计1
2014冀教版数学三上《八、吨的认识》word教案
冀教版数学三上《加减混合》教学设计1
冀教版数学三上《可能性》教学设计
冀教版数学三上《加、减法》(一)学案
冀教版数学三上《简单的三步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冀教版数学三上《对称》学案
2014秋冀教版数学三上第四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word单元备课
冀教版数学三上《吨的认识》集体备课教案
冀教版数学三上《除法》教学设计
2014秋冀教版数学三上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word教案
2014秋冀教版数学三上第二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word单元备课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