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07
收藏
第4课时发豆芽
【活动内容】
教科书第102页。
【活动目标】
通过发豆芽活动,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运用多种途径查询和收集相关资料,并能运用数学的方法记录和描述豆芽的生长情况,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教师收集相关资料,并先做一次实验。学生分组准备黄豆、绿豆各100g,以及发豆芽的器皿。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豆芽的生长过程吗?你自己发过豆芽吗?
2、学生根据查询的资料和咨询科学教师得到的知识进行交流。
3、根据学生的交流,提出:我们也来试一试发豆芽。揭示课题:发豆芽。
二、讨论交流,得出活动步骤
1、提问:发豆芽要做哪些准备?怎样记录发豆芽的过程呢?对最后的记录如何分析呢?
结合学生的交流,得出本次活动的主要步骤:调查与收集;发制与记录;整理与分析;推测与应用。
2、学生结合教材了解4个环节应该做什么,并在全班交流。
教师重点提问:发豆芽的统计图画什么好?为什么?如何计算发豆芽的盈利情况?
三、学生分组活动
1、教师演示发豆芽的过程。
2、教师提出要求:
(1)发豆芽活动要做的事情比较多,我们要分组进行,每组5个人。
(2)为了方便观察与记录,我们都将豆芽统一放在教室里进行观察,每天每个组在固定时间进行浇水。
3、各组学生进行发豆芽实验。
时间大约是6天。教师对各组实验的情况进行适时的指导,对各组的记录进行及时督促与检查。各组在发豆芽完成后,及时进行数据分析,制作好相应的统计图表,写好分析总结。
四、小组交流,感受价值
交流发豆芽的具体做法和注意事项。
五、观察、记录、分析
1、观察豆芽的生长情况。(大约6天时间)
2、记录豆芽的生长情况。(每天进行记录)
3、把豆芽的生长情况制成统计图表。
4、分析统计图表,写好总结。
六、总结反思
小组结合统计图汇报豆芽生长情况,说说在发豆芽活动中的收获。
注:五、六两个教学过程在课外进行。
七年级数学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练习题
七年级数学数据的收集与简单统计图检测试题
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同步练习1
七年级数学实践与探索同步练习2
七年级数学生活中的平面图形同步练习3
七年级数学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同步练习1
七年级数学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测试题
七年级数学用方程解决问题同步练习4
七年级数学数怎么不够用了同步练习3
七年级数学数怎么不够用了同步练习2
七年级数学生活中的平面图形同步练习2
七年级数学用方程解决问题同步练习3
七年级数学用方程解决问题同步练习2
七年级数学数据的代表单元测试
七年级数学水位的变化同步练习2
七年级数学数怎么不够用了同步练习1
七年级数学实数专项训练
七年级数学线段的长短比较测试题
七年级数学幂的运算单元测试题4
七年级数学生活中的平面图形同步练习1
七年级数学数轴测试题
七年级数学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同步练习2
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练习题1
七年级数学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单元测试1
七年级数学下册同步优化检测试题9
七年级数学数怎么不够用了同步练习4
七年级数学实验测试题
七年级数学实践与探索同步练习1
七年级数学数轴同步测试题
七年级数学平面图形的认识单元测试2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