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07
收藏
第5课时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P12例1及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四1-3题。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认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因数和它们的公因数。
2、使学生学会用列举的方法找到100以内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学习重点:
认识和理解公因数。
学习难点:
能找出最大公因数。
学前准备:
长30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
学习过程:
一、经历操作活动,认识公因数
1、小组操作
思考:
(1)用长30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纸,剪成大小相等的正方形且没有剩余,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最大是多少厘米?小组试试动手.
小组合作交流:
(1)先找出12和30的因数
(2)出示相交的集合圈,让学生把8和12的因数分别填在集合图中的合适部分,再看图说说各自的想法。
(3)1、2、3、6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教师导学:1、2、3、6既是12的因数,又是30的因数,所以它们是12和18的公因数,其中6是最大的一个公因数,叫做他们的最大公因数。
二、自主探索,用短除的方法求最大公因数
1、自主学习:
自学并上台讲解怎么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提示:除到什么时候就不用继续往下面除了)
2、试一试:
(1)找出6和12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7和9的最大公因数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加深对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认识
1、课堂活动第1题
2、练习四1-3题
四、全课小结
提问:今天学习的是什么内容?什么是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怎样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引导:你还有什么疑问
五、教学反思
沪科版初一数学整式乘除与因式分解复习要点
厦门一中初一数学轴对称单元试卷
初一数学:正负数提高认识讲解系列(六)
七年级数学同步训练:第14课时 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2)
沪科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要点
江苏省淮安外国语学校新初一数学编班考试试卷
厦门一中10—11学年上初一数学期中卷
七年级数学同步训练:第1课时 比0小的数(1)
浦东新区2009学年度七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卷
厦门一中初一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组单元试题
七年级数学同步训练:第2课时 比0小的数(2)
七年级数学同步训练:第16课时 有理数的乘方(1)
三帆中学2012新初一分班考数学卷
七年级数学同步训练:第19课时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
初一数学:用方程解决问题(一元一次方程)
厦门一中初一数学多边形单元试题
福州十二中初一数学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复习试题
黄浦区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一数学期末卷
沪科版初一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复习要点
上海初一数学单元测试复习题:应用题
福州十二中初一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复习大纲及试题
福州市2009
初一数学解方程口诀
初一数学: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练习
初一数学: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口诀
初一数学:去、添括号法则绝句歌
初一数学:正负数提高认识讲解系列(五)
初一数学上下册知识点
七年级数学同步训练:第3课时 数轴(1)
七年级数学同步训练:第7课时 绝对值与相反数(3)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