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折线统计图(1)》教案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新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新西师大版...

新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折线统计图(1)》教案教学设计

2020-03-07 收藏

第1课时折线统计图(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5页例1,练习二十七第2,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根据提供的资料,在网格图中有条理地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掌握画图的一般方法;并能对所绘制的折线统计图做简单的分析,进行初步的判断与预测。

2、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积极的情感价值观。

【教学重点】

能在网格图中有条理地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掌握绘制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方法,能对所绘制的折线统计图做简单的分析。

【教具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1、提问:大家喜欢旅游吗?旅游前,应当了解哪些方面的信息?

师:亮亮一家今年准备到九寨沟旅游,为了更好地了解九寨沟的情况,他在网上查到了该景区去年平均气温变化情况的统计表。(出示统计表)

2、观察统计表,说说你有什么不明白的词语?

生1:月平均气温是什么意思?

生2:月平均气温就是指每个月的平均气温。比如2月的平均气温是 2.5℃,是指把2月每天的气温相加,再除以2月的天数,就是2月的平均气温。不是指2月的每一天都是2.5℃。

师:解释得很清楚。师;从这张统计表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你能根据统计表一眼就看出景区去年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吗?

生1:我能一眼就看出九寨沟每月的平均气温是多少。我感觉九寨沟全年的气温都比较低。

生2:我虽然能从统计表中看到月平均气温的变化,但是看起来比较麻烦,总要去想一想。

师:对呀,从统计表中确实能看到九寨沟月平均气温的变化,但是比较麻烦。为了更好地看出景区气温的变化情况,我们可以将表中的数据画成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折线统计图。(板书:折线统计图)

二、实践探索,分析统计图

1、研究画法,绘制折线统计图

(出示一个完整的折线统计图)

师:想一想,一个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包括哪几部分?

生1:一个完整的折线统计图有标题、制表时间、横轴、纵轴、数据。

生2:还有许多互相垂直的线、单位名称、折线。

师:大家找得都非常准确,一般来说,一个完成的折线统计图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标题、制表时间、横轴、纵轴、单位名称及刻度,对应的点及连成的折线、相关数据。

师:(出示网格纸)如果在这张纸上绘制“×年九寨沟月平均气温的折线统计图”应该怎样画呢?自己先说一说,再与同桌交流。

生1:我觉得可以先写标题和制表时间,然后画出横轴和纵轴,标出横轴和纵轴的单位名称。(师根据学生讲解在网格纸上板书标题和制表时间)

生2:我觉得横轴和纵轴上还要标上刻度。横轴和纵轴都要平均分,而且刻度都要标在与格线相对应的轴上,而不是格子里。

师:在横轴和纵轴上标刻度有一定的要求,比如:横轴和纵轴都要平均分,刻度都要标在与格线相对应的轴上。都是我们在绘制折线统计图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师:横轴表示什么?它的一格表示多少?纵轴表示什么?一格表示多少?横轴和纵轴的单位名称是什么?

生1:横轴表示时间,它的一格表示1个月,单位名称是月,纵轴表示平均气温,一格表示2℃,单位是℃。

师:一格表示2℃,半格呢?

生:半格表示1℃。

师:要完成一张折线统计图,还应该要做些什么?

生1:现在就是根据数据画点,然后再依次进行连线。

生2:最后,还要在点上标出数据。

师:你能根据网格图,自己制作折线统计图吗?

(学生尝试,教师巡视指导)。

抽一人用实物投影展示自己的统计图,全班订正。

师:请根据你的统计图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师适时提问:2月的2.5℃是怎样画的?5月的11℃为什么画在一格的中间?

全班评价:你觉得他画得怎么样?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还有哪些地方你觉得需要改进?

师:说一说:画折线统计图时,应当注意些什么?怎样才能画出漂亮的折线统计图?

师小结:在绘制折线统计图时大家要特别注意,横轴纵轴平均分,描点连线要找准,数据单位写清楚,名称日期别忘记。

2、解决问题,分析折线统计图

师:想一想,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你是怎样发现这些信息的?自己先想一想,再小组讨论。

生1:7月的平均气温最高,1月的平均气温最低。我就看折线统计图中的点。

生2:如果以10℃为分界线的话,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上的有5,6,7,8,9月,共5个月, 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下的有1,2,3,4,10,11,12月,共7个月。

生3:从折线下降的程度,我看出气温下降最快是在11月,下降了59℃。

师:如果你给小亮的旅游计划提出建议的话,你想说什么?小组内说一说。(先小组内说,再全班交流)

三、巩固反馈

1、练习二十七第2题

(1)回顾:画折线统计图的方法是什么,按什么顺序画?

(2)根据交流,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的绘制,全班订正。指出描点不准确、跳跃连线的错误。

(3)独立观察,思考:从图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4)全班交流,评价。回答题后的4个问题,重点让学生从点的高低与线的倾斜程度上进行分析,集体订正。

2、练习二十七第3题

(1)师:生活中,折线统计图的运用非常多,下图就是张叔叔的汽车去年前6个月的用油量记载。(出示统计图)

(2)观察统计图,独立完成书上的问题。

(3)全班交流,订正。

(4)你从图中还得到了什么信息?请描述一下张叔叔前6个月用油情况,估计一下张叔叔用油的趋势。

四、全课总结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