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22
收藏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
教材第23、第24的内容及练习六第1~6题。
1.让学生在操作、观察活动中,通过自主探索,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及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 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
3.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互助学习的精神。
重点: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迅速确定每个面的长和宽,这也是正确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关键。
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展开图、彩笔。
师:同学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长方体、正方体纸盒,(课件出示)像药盒、牙膏盒、鞋盒、酒盒等,工人师傅在制作这纸盒时至少要用多少纸板呢?
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问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设计意图:让学生尽早明确学习目标,把学生思想引入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的状态】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
师:请同学们拿起你手中的长方体,说说它有哪些特征。
生: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边说边指)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都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是由6个面围成的立体图形,那如果我们沿着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棱剪开,再展开,会是什么形状呢?你们愿不愿意亲手试一试?
生:愿意。
投影展示:
师:说一说哪些面的面积相等。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师指着投影上的展开图)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我们把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操作,剪开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通过看一看、指一指、摸一摸、说一说,调动多个感官来更好地认识、理解表面积这一概念】
2.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师:你怎样理解表面积?
生:指长方体或正方体表面6个面的总面积。
师:说得太好了,那怎样求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呢?
投影出示例1。
师:请你们计算出做这个微波炉包装箱需要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小组合作,赶快行动吧!
学生分组讨论,探究计算。(做完后,生汇报)
生1:我们先求上下每个面,长0.7米,宽0.5米,面积是0.35平方米;然后求前后每个面,长0.7米,宽0.4米,面积是0.28平方米;最后求左右每个面,长0.5米,宽0.4米,面积是0.20平方米;把6个面的面积求出之后再相加。
生2:我们只找出3个面的长、宽,把3个面的面积加起来,再乘2。
师:大家找到的方法都很好,结果是一样的。
投影出示例2。
师:接下来我们来研究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看上面的问题,我们该如何解决呢?
生1:正方体的表面积只需要一个面的长、宽,用一个面的面积乘6就可以了。
生2:我是用棱长×棱长×6=正方体的表面积。
【设计意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先练后讲,让学生在积极尝试中培养探索精神,让每一个学生在积极探索、大胆尝试以及小组同学的互助合作中,学会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A类
1. 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8分米,它的棱长总和是( ),表面积是( )。
2. 用60厘米长的铁丝焊接成一个正方体的框架,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
3. 一个长方体的长是25厘米,宽是20厘米,高是18厘米,最大的面的长是( )厘米,宽是( )厘米,它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
4. 一个长方体的长是1米4分米,宽是5分米,高是5分米,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平方分米。
5.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72厘米,它的一个面是边长( )厘米的正方形,它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
B类
做一个长方体的鱼缸,长8分米,宽4分米,高6分米,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玻璃?如果每平方分米玻璃4元钱,至少需要多少钱买玻璃?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 96分米 384平方分米 2. 150 3. 25 20 2620 4. 330 5. 6 216
B类:
8×6×2+6×4×2+8×4=176(平方分米) 176×4=704(元)
教材习题
教材第23 页做一做
第一个和第二个
教材第24 页做一做
0.75×0.5+0.75×1.6×2+1.6×0.5×2=4.375(平方米)
教材第25页练习六
1.
2.周一对周四,周二对周末,周三对周五。
3. (1)8cm2 9cm2 5cm2 (2)6cm2 6cm2 5cm2 (3)12cm2 6cm2 4cm2
4. (50×40+40×78+50×78)×2=18040(平方厘米)
5. (10×12+6×12)×2=384(平方厘米)
6. (1)46×46×6=12696(平方厘米)
(2)46×12=552(厘米) 552厘米=5.52米 4.5米5.52米 不够用
北京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基本性质》数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和数的运算》数学教案
一年级数学教学心得 读、观、思,培养一年级孩子的审题能力
北京版五年级下册《通分》数学教案
北京版五年级下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数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简单的统计》数学教案
北京版五年级下册《容积》数学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游园活动总结
期末工作反思 如何有效复习一年级数学
教学心得 学生能否学好数学,教师起着关键的作用
教研活动研讨稿 如何让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真正高效
北京版五年级下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数学教案
北京版五年级下册《最大公因数》数学教案
北京版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数学教案
北京版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和体积》数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几何初步知识》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老师2019工作述职(工作总结)
北京版六年级下册《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数学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十进制计数法》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老师教学随笔 复习前的最后一课
北京版五年级下册《公倍数》数学教案
北京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数学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复习计划2019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数学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方案
北京版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数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统计表》数学教案
北京版五年级下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数学教案
北京版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的认识》数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统计图》数学教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