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15
收藏
练习十六。(教材第109~111页)
1. 使学生进一步熟练灵活地运用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
重点:培养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
难点: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
师:同学们,你知道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举例说明。
生1:我们学过“转化”的策略,如在探究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就是把圆转化成了近似的长方形,然后借助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得出了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
生2:我们学过“画图”的策略,如在解决应用题时,尤其是分数、百分数问题,可以借画图帮助我们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从而解决问题。
生3:我还知道“替换”和“假设”的策略,如在购买商品时,如果出现“几支圆珠笔的价钱与几支钢笔的价钱相等”这样类似的情况,就可以采用等量替换的策略进行解决问题。
……
师: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多种多样的,在解决问题时要灵活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设计意图:做到“温故而知新”,为新课的学习做准备打基础】
师:你能运用所学过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下面的问题吗?说说你想到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111页第12题)
生1:我知道了求这个花坛的面积就是计算一个正方形与四个圆的面积和。
生2:已知正方形的边长是10m,根据公式“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就能算出正方形的面积。以正方形的顶点为圆心的四个圆,每个圆中都要去掉圆的面积,这样去掉的面积合起来正好是一个圆,所以花坛的面积其实就是正方形面积与三个圆的面积和,而已知圆的半径是3m,根据圆的面积计算公式“S=πr2”就能算出3个圆的面积和,最后求出花坛的面积。
师:说得很有道理,试着自己算一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学生尝试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算法不强求统一,给予解答正确的学生以表扬鼓励。
师: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运用了什么策略?
生:运用了转化的策略,把复杂的问题转化成了简单的问题。
师:仔细看图,涂色部分是正方形,你能求出图中最大长方形的周长吗?跟小组同学讨论一下。(课件出示:教材第111页思考题)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把你们讨论的结果说给大家听吧。
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发表自己的想法,明确:27+19其实就是图中最大长方形的长与宽的和,因为长方形的宽就是正方形的边长,而两数相加的时候是把正方形边长算了2次,所以最大长方形的周长是(27+19)×2=92(cm)。
【设计意图:本课的重点要放在让学生体会策略的价值,并主动运用策略解决问题上,不把解决某一具体问题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引导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结果的合理性;鼓励学生认真倾听同伴的想法,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有关策略的特点,加深对策略的进一步理解】
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交流各自的收获体会。
【设计意图:梳理所学知识,将所学知识系统化】
练 习 十 六
解决问题的策略
A类
赵叔叔买了1张餐桌和6把椅子,一共用去1080元。已知1张餐桌的价钱相当于3把椅子的价钱。1张餐桌的价钱是多少元?1把椅子的价钱是多少元?
(考查知识点:解决问题的策略;能力要求:灵活运用解决问题的策略解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B类
学校买来两筐苹果共110千克。现取出甲筐苹果的和乙筐苹果的共25千克送给幼儿园。求甲、乙两筐原来各有苹果多少千克?
(考查知识点:解决问题的策略;能力要求:灵活运用解决问题的策略解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方法一:把餐桌换成椅子。
1080÷(6+3)=120(元) 120×3=360(元)
答:1张餐桌的价钱是360元,1把椅子的价钱是120元。
方法二:把椅子换成餐桌。
6÷3=2(张) 1080÷(1+2)=360(元) 360÷3=120(元)
答:1张餐桌的价钱是360元,1把椅子的价钱是120元。
B类:
假设两筐中都取出苹果的。
÷=50(千克) 110-50=60(千克)
答:甲筐原来有苹果50千克,乙筐原来有苹果60千克。
教材习题
教材第109~111页“练习十六”
1. (5+3)×2=16(厘米)
2.
3. (45-1-1)×(27-1-1)=1075(平方米)
4. 原式=(9999+1)+(999+1)+(99+1)+9-3=11106
5. (75+83)×9÷2=711 平均数711÷9=79 其他方法略
6. 一共要进行7场比赛才能产生冠军;如果有16支球队参加比赛,产生冠军要比赛15场;32支球队需要比赛31场。
7. (1)3 16 4 4 (2)原式=6×6=36 原式=10×10=100
8. 15 25 16 9
9. 1×4=4(m) 3.14×4×2=25.12(cm)
10. 相等;因为第二幅图中的涂色部分经过剪拼可以得到与第一幅图中涂色部分完全相同的图形。
11. 4×4=16(平方厘米) 12×12÷2=72(平方厘米)
12. 3.14×32×3+10×10=184.78(平方米)
13. 40÷4=10(厘米) 10×10=100(平方厘米)
思考题27+19)×2=92(cm)
2014年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四 第1部分 第三章 3.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课件
2014年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四《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课件
2014年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四3.1.2《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课件1
2014年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四2.3.4《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课件5
2014年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四2.3.1《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课件3
2014年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四 3.2-1《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课件
2014年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四3.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课件1
2014年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四2.3《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二)课件
2014年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四3.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课件3
2014年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四 3.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课件
2014年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四3.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课件5
2015-2016学年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4课件:1-1-2弧度制
2014年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四 第一章 1.3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课件
2014年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四 3.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同步辅导与检测课件
2014年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四2.3.4《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课件7
2014年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四3.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课件6
2015-2016学年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4课件:1-2-1-1三角函数的定义
2014年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四1.2.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三)课件
2014年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四3.1.2《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课件2
2014年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四 第1部分 第一章 1.3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课件
2014年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四 第一章 1.6 《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课件
2014年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四 3.1.1 2《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课件
2014年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四3.1.2《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课件3
2014年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四2.3.4《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课件2
2014年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四 《任意角和弧度制》 第1课时 任意角课件
2014年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四 第二章 2.4 2.4.1 《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其含义》课件
2014年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四2.4.2《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模、夹角》课件
2014年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四 《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课件
2014年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四《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课件
2014年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四 《函数y=asin(ωx ψ)》课件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