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1
收藏
电影院 。(教材第36~37页)
1.结合“电影院”的具体情境,帮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正确地计算。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经历估算的过程,会解释估算的过程,进而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3.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多媒体课件。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电影院吗?电影院里也有许多数学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借助“电影院”来继续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板书课题:电影院)
投影出示教材第36页的“电影院”情境图。
师:这幅情境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同桌互相说一说。
1.估算的方法。
师:通过观察,我们能知道哪些信息?电影院的座位够用吗?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集体交流。
生1:我们知道看电影的共有500人,这个电影院的座位共有21排,每排可坐26人。
生2:电影院的座位够用,如果电影院的座位仅有20排,那么电影院里就共有20×26=520(个)座位,520500,所以够用。
生2:我是这样想的,把电影院里的座位想成20排,每排想成25个,共有20×25=500(个)座位,500=500,所以座位够用。
师小结:解决这个问题时,可以先估算出电影院的座位总数,然后把它与学生的总数进行比较。若学生总数等于或小于估算的座位总数,则坐得下;若学生总数大于估算的座位总数,则坐不下。
师:总结一下,座位总数是如何估算的呢?
生:估算时,把座位排数或每排可坐的人数(即每排座位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或几十五的数,然后用“座位排数×每排座位数”求出座位总数的估值。
师小结:把已知的数据想成稍小一点儿的数据后,结果大于或等于要求的数据,那么原来数据的结果一定大于要求的数据。
2.计算方法。
师:那么大家一定想知道这个电影院具体一共有多少个座位,那怎么列式呢?
生:把每排的26人×排数21就可以了。(师板书:26×21=)
师:怎么算呢?
学生既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和同桌交流。
生1:先算前20排共有520个座位,后面还有1排有26个座位,一共是546个座位。
20×26=520(个) 1×26=26(个) 520+26=546(个)
生2:我是用上节课学到的列表的方法算的。(教师用投影仪演示列表法)
生3:我是列竖式算的。
学生叙述,教师板书。
师:太好了,你们的这三种方法都很好,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呢?说说理由。
学生交流。
师:用竖式的计算方法简便易学,大家一定要掌握。
【设计意图:这一教学环节,主要想让学生通过对各种计算方法比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并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感受计算方法的优劣】
师用课件出示教材第36页例2。
师:刚才我们通过估算知道了电影院的座位大致是多少。那这道题怎么估算呢?
学生和同伴讨论,师巡视辅导。
生1:我觉得应该比380多。我是这样估算的,我把12看成10,38×10得380。(师板书:38×10=380)
生2:我觉得应该比480少。我把38看成是40,40×12得480。(师板书:40×12=480)
师:大家看一看,为什么会出现两个估算答案?
生:一个是取38的邻近的整数来估算,乘数变大了,所以得数比较大;一个是取12的邻近的整数来算,乘数变小了,所以得数比较小。
师总结:得数应该是在380和480之间。
师:我们用竖式算一下,看看是不是这样。
学生讨论、交流,完成竖式计算,教师巡视辅导,然后指名学生板演。
小结:估算可以快速估出得数的大致范围。
【设计意图:只有让学生经历比较的过程,才能体会到哪种方法给计算带来简便,从而实现方法的优化】
师:大家一起来总结一下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吧。
生1:两位数乘两位数,可以先把其中一个两位数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分别与另一个两位数相乘,最后把两个积相加。
生2:也可以列竖式计算,先用第二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第一个乘数,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对齐,哪一位上的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师:这个计算方法很重要,同学们一定要熟练掌握。
电 影 院
26×21=546(个)
2 6 38×12=456(元)
3 8
答:电影院有546个座位。 答:买电影票需要456元。
A 类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32×32= 24×36= 51×13= 24×37= 58×71=
52×12= 44×31= 71×18=
(考查知识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能力要求:熟练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计算)
2.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有错误,把它改正过来。
2 3 1 4
(考查知识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能力要求:找出竖式计算中错误)
B 类
三(1)班有45人,每人买一个画板和一盒彩笔。已知一个画板94元,一盒彩笔26元。
(1)买画板花多少钱?
(2)买彩笔花多少钱?
(3)一共花多少钱?
(考查知识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能力要求: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A 类:
1. 1024 864 663 888 4118 624 1364 1278
2. 提示:23×12=276 14×25=350
B类:
4230 1170 5400
教材第37页“练一练 ”
1. (1)15×40=600(名) 没有600人。
(2)15×38=570(名)
2. 52×30=1560(字) 15601495,能录完。
3. 768 1326 1092 1036 414 336 950 1344
4. (1)42×13=546(元)
(2)42×24=1008(元)
(3)546+1008=1554(元)
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什么是面积》教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典型试卷问题分析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克的初步认识》教案
二年级微研究研讨课感受
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猴子的烦恼》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6的乘法口诀》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比较数的大小》教案
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商是几位数》教案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轴对称(一) 》教案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面积单位的换算》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用乘法口诀求商》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笔算减法练习》教案
小学数学教研课听课随笔 率性而为 其实挫折没有那么可怕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混合运算》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三位数的数法》教案
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轴对称(二) 》教案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平移和旋转 》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加法和减法》教案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找规律 》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图形》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时分的认识》教案
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练习一》教案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练习二》教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数据收集整理(1)》教案
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练习四》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数一数》教案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分一分(一)》教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练习一》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1-4的乘法口诀》教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