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21
收藏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教师把例1的梨和盘子制成可以演示的教具;每个学生准备11根小棒。
教学过程:
1.复习(教科书第1页复习题)
(1)()里最大能填几?让学生填后共同订正。
(2)计算除法式题,要求学生写出竖式。订正时,着重提问:哪是被除数?哪是除数?哪是商?
2.新课
(1)教学例1。
出示6个梨和3个盘子。指名说图意,实际分一分,然后列式解答。看着竖式着重提问:在被除数6下面写6,表示什么?(表示分掉6个梨。)在横线下面为什么写0?(表示都分完了没有剩余。)
出示7个梨和3个盘子。指名说图意,也实际分一分。
提问:现在有7个梨,平均放3盘,分的结果和刚才分的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说出,每盘也是放2个,但是最后剩下1个。)剩下的1个梨,还能再平均分使每盘得到整个的梨吗?
教师说明:7个梨,平均放3盘,分的结果我们就说每盘放2个,还剩1个。
怎样计算呢?说明因为是平均分,还要用除法计算。出示73。
先说明竖式的计算方法。提问:被除数是几?写在什么地方?除数是几?写在什么地方?刚才分的结果是每盘放几个?那么商是几?写在什么地方?学生回答教师写。然后着重提问:有3盘,每盘放2个梨,实际分掉几个梨?那么被除数7下面应该写几?学生回答后教师写6。7个梨,分掉6个梨,有没有剩余?那么在竖式里该怎样表示?教师着重说明:7个减去分掉的6个,还剩1个,所以在横线下面写1。剩下的这个1,我们叫它余数,板书余数。
说明横式计算结果的写法:每盘放2个梨,就是商2,先写2;还余1个,就是余数是1,再写1;为了分清商和余数,在商的后面先写,再写1。读作商2余1。让学生齐读一遍。
指出像上面这样的除法,没有除完还有余数,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2)做一做(教科书第1页)。
让学生拿11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分完后,指名说每份几根,还剩几根。
然后让学生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辅导。
订正时着重提问:商2以后,被除数下面要减去几?8是怎样计算出来的?横线下面得几?表示什么?这题的结果该怎样说?横式该怎样写?
(3)教学例2。
出示385=后,提问:在竖式里38和5各写在什么地方?
着重说明试商的方法:想5和几相乘的积接近38,又小于38。然后可以提问:商6行不行?为什么不行?教师说明,5和6的积是30,38减去分掉的30,还余8;用5除8还可以商1,所以要商7。再提问:如果商8行不行?教师说明,5和8的积是40,比38大,说明商8就大了。然后写出完整的竖式。最后指名说出横式中计算结果该怎样写。
(4)引导学生分别比较例1和例2的余数和除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从中发现什么规律。
教师小结: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齐读教科书第2页的结语。
(5)做一做(教科书第2页)。
让学生看图画一画,写出竖式,再写出横式。
3.课堂练习
练习一第1题、第2题。然后订正。
4.本课小结
5.布置作业
练习一第3题。
.
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学期期末试题
2015-2016年度上学期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
2016学年度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苏教版)
浙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检测卷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期末检测试题
2015年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题(新北师大版)
二年级口算练习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
2015-2016学年二年级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上学期)
2015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练习卷
15-16年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
16年小学二年级数学上期末考试卷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学期期终测试
经典小学二年级数学期末检测卷
小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期末试卷
小学二年级上数学期末检测卷
2015年秋季学期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卷
2015年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三册期末试题(青岛版)
15-16年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练习试题(冀教版)
2015-2016学年小学数学第三册期末试卷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检测试题(西师版)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模拟卷(冀教版)
苏教版二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卷
2015二年级数学第三册期末试卷填空(苏教版)
2016年小学二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模拟卷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试卷
苏教版16年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综合试卷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5年二年数学上册期末测试卷(新北师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