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22
收藏
1.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2.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
3.倍数问题。
4.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1.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
2.使学生经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学会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4.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说明估算的思路。
1.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计算本身是枯燥的,机械的训练会使学生厌烦,因此要适当地创设一些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应得到每一位教师的高度重视。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地挖掘教材的内容,同时也可以收集一些有趣味、有新意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他们怀着极大的兴趣去学习数学。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验探究的乐趣。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小学数学教学要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和形成的过程,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在学习本单元的知识时,就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学生充分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再进行必要的引导。要注意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迁移类推,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展示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3.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本单元的知识重点是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和算法。连续进位的乘法是个难点。为此,教材专门安排了例题进行突破。教学时,应让学生多说一说计算的方法,确保学生掌握。在三位数乘一位数中,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内容。关于“0”的处理,必须帮助学生理解透彻。
4.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
对于乘法的计算方法,教材淡化了对计算法则的表述,没给出计算法则或结语。教学中,不必要求学生概括出严密的法则,更不要要求学生记忆或背诵相应的结语,重在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
5.重视估算的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乘法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并且还可以用来检验计算的结果。同时估算意识的建立也有利于数感的培养,因此估算教学必须得到重视。
1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1课时
2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 1课时
3 倍数问题 2课时
4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1课时
5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 2课时
6 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2课时
7 笔算乘法练习 1课时
8 乘法的复习 1课时
变量与函数
勾股定理第一课时
期末复习第5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分式的加减法(1)
分式方程-错解分析
平行线的性质(综合)
北师大一次函数课件
八年级下学期十七章直角平面坐标系
常量与变量
菱形的性质课件
同方向看物体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1)
从分数到分式1
分式(1)
不等关系1
反比例函数图象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2
分式基本性质第二课时2
特殊平行四边形综合
从分数到分式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相似三角形的简单运用
八年级下数学二、三章教学分析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立方根
相交线、对顶角
《因式分解》复习课
从分数到分式3
平行线的判定(全)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第1课时)
二次根式的乘除法2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