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17
收藏
数据的整理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89~92页例1、例2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能按照一定的标准,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分析、描述,经历统计的全过程。
2.进一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并能完成相应的统计图表,能从统计图表中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体验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4.让学生受到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观看主题图(制成的动画)--环保站的工作人员工作的情景:
①环保站工作人员工作的情景--监测空气质量。
②小丽爸爸与工作人员之间的对话--昨天和今天的空气质量状况。
(2)教师:看到些什么?
二、探索新知。
(一)出示例1
下面是张叔叔整理的某地4月份空气质量情况:
某地区4月份空气质量状况统计表:
空气质量状况(优良、轻度、污染)合计:
(1)学生观察统计表。从表中可以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学习统计图。
①教师:谁来说一说我们过去都学过了哪些统计图?(用作记号等方法来制作统计图)
②出示教科书第90页的统计图。
教师:这是条形统计图,谁来说一说你从图上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看到了刻度和数字0,1, (1个格子表示什么?)1个格子表示1天,一天一天地数。
学生:还看到了条形,空气质量是优的有7天,条形画到数字7处;良有17天,条形画到17处
③小结:像这样用条形来表示统计表中的数据,我们就叫它条形统计图。
让学生从统计图中找一找天数最多的表示的是什么空气等级,天数最少的表示的是什么空气等级。
让学生明白:在条形统计图中一眼就可以看出谁多谁少。
(二)教学例2
(1)学生观察四(1)班男同学身高记录表。
教师:你从表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教师引导:全班男生合在一起统计,人数太多,男同学身高的状态比较混乱,可以分段整理数据。
(2)学生完成统计表。
①将学生分为5个小组,分别按身高段统计一个部分。
②将5个组的数据汇总。
③要想得到全班的数据,该怎么办呢?(求出合计)
(3)根据统计表完成统计图。
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
(4)回答第92页的两个问题。
学生还可以根据统计图提出其它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三)练习
完成第92页的课堂活动。
小学数学老师读书笔记 读《数学教师的语言》有感
租船问题教学之我见
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练习课)》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加减两步应用题》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秒》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下册《千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10岁前,培养孩子的数学脑》读书笔记
公开课《用减去相同数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
二年级数学下册《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教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计划2019.5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运用
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第一课时
二年级数学下册《乘加、乘减应用题》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生成教学策略
二年级数学下册《连减应用题》教案
《借助表现性评价,助力高效课堂》数学的教研活动心得
从变化的角度看“探索规律”的教学—记《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一课听课有感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练习课》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二)》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的认识(二)》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1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数据收集整理》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解析
二年级数学下册《加减、连减应用题练习课》教案
六年级数学教研组教研分享 分享是为了更好的提升
《借助表现性评价 助力高效课堂》活动反思
二年级数学下册《小小设计师》教学设计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