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13
收藏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的含义》数学教案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教师事先在黑板上画两个长方形,一个长4dm,宽3dm;另一个长10dm,宽1dm。
谈话:这是两块菜地,狮子大王要把这两块菜地分给山羊和狐狸,忠厚的山羊让狐狸先挑选,狐狸急急忙忙挑了这一块(后一块长方形),狐狸这次占到便宜了没有呢?(学生发表意见)
二、主动参与,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⑴看一看,感知面的大小
①出示情境图,问:这是什么地方的情境?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②观察黑板的表面和课本的封面,说说哪个面比较大,哪个面比较小。
观察课桌的表面和课本的封面,说说哪个面比较大,哪个面比较小。
③指出:通过观察发现了物体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呢的面积。
⑵说一说,表述面的大小。
①谈话:现在谁来说一说黑板表面的大小是黑板的什么?课本的封面呢?
②你们会比一比黑板面的面积和课本封面的面积的大小吗?(在小组里先说一说再集体交流)
⑶摸一摸,比较面的大小。
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桌面和椅子面,比一比哪个面的面积比较大,哪个面的面积比较小。
摸一摸练习本的封面,学具盒盖的面和三角尺的面,摸了以后你认为哪个面的面积最大,哪个面的面积最小。
⑷找一找,生活中的其他物体你能比较它们表面的面积大小吗?
⑸讲述:通过观察和摸物体的面等活动,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物体表面的面积。
2、教学例2
⑴出示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
问:这是两个什么图形?请你们拿出两张这样的纸片,有什么办法能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呢?
⑵分小组讨论。
⑶集体交流。
⑷讲述:你们用重叠和测量的方法比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这是两种很好的比较方法。从比较结果我们看出,在这两个图形中,长方形的面积比正方形的面积大,这也说明了平面图形的面积也有大有小。
3、教学试一试
⑴出示两个平面图形。
问:你们能想办法比出书中这两个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吗?
⑵分组讨论,集体交流。
⑶谈话:请每个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比一比这两个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称一称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千克和克:克的认识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练习课2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1课时:千克的认识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第四单元加和减第2课时)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练习五2(第四单元加和减第6课时)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千克和克:称一称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四单元《加和减》教材分析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千克和克的认识3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克的认识2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练习课3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认识非整千的四位数 教案2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1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千克和克的认识2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克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听课反思 听《小括号》有感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第四单元加和减第1课时)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有多重》——千克和克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资源,离课堂很近(《称一称》案例)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练习五1(第四单元加和减第5课时)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千克和克:练习四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克的认识1
《0和任何数相乘以及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千克和克1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练习五2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2(第四单元加和减第4课时)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练习五1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千克的认识1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