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11
收藏
教学内容:8-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熟悉的事物,在选择合适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活动中,经历自主尝试三位数简单加减计算的过程。
2、会计算不进位和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
3、能积极参与提问题的活动,并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
会计算不进位和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
教学准备:
情境图、小黑板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过的三位数的出示口算题,让学生计算并说出计算方法。
教师小结引出本课内容。
二、不进位加减法
1、师:刚才大家说了很多的计算方法,也都很准确,小强和小花收集了很多邮票,想让你们根据他们收集邮票的数据进行数学练习,愿意试一试吗?
2、出示情境图,让学生仔细观察,交流从图中了解的情况,说一说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
3、请学生选择信息提出问题,自己试着计算并解,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
学生提出的任何问题和解决方法只要合理就给予肯定,将笔算板书在黑板上,并让学生说出笔算计算应该注意的事项: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减)。
4、提问学生还有没有其他的问题,给予鼓励。
三、练习巩固
1、9页第一题:知道学生读懂情境图,了解图中的信息,然后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9页第二题:让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
3、9页第三题:
(1)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重点让学生说一说500元够不够的理由是什么。
(3)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交流,注重谈计算结果和自己刚才估算的结果有多大差距,从而体验估算的意义。
四、联系实际应用
1.让同学们自编数据互相提出用加或减的口算问题,并口算。(以同桌、小组的形式开展活动。)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提出不同的算法,只要合理,老师给予肯定,尊重学生有个性的思维方式,不强求方法统一。
2.挑战赛。
采用组内互相挑战,比一比谁的方法算得快,或组与组之间互相挑战,比一比哪一组的方法算得快。
3.让学生谈谈本节课学习的感受与收获,谈一谈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到这些计算。
《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第7课时)
《表内除法(一)》教学设计(第7课时)
二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一)》教学设计(第3课时)
《表内除法(一)》教学设计 (第5课时)
二年级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第4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第3课时)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第1课时)》教学设计
《表内除法(一)》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第1课时)
二年级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第8课时)
《表内除法(一)》教学设计(第6课时)
《表内除法(一)》教学设计(第2课时)
“克和千克数”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第6课时)
《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第3课时)
二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一)》教学设计(第1课时)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第2课时)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第1课时)
“剪一剪”教学设计
《表内除法(二)》教学设计(第3课时)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第4课时)
《数据收集整理》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第2课时)
二年级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第3课时)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第2课时)》教学设计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第7课时)
《表内除法(一)》教学设计(第4课时)
《小小设计师》教学设计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第9课时)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