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09
收藏
《数学广角—集合》属于《数学课程标准》的综合与实践这一知识模块。课标中要求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点:1.借助直观图理解集合图中每一部分的含义,通过语言的描述和计算的方法,能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2.通过观查、操作、实验、交流、猜测等活动,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感知集合图形成过程,体会集合图的优点,能直观看出重复部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事先准备了脑筋急转弯:有2个爸爸和2个儿子,但是只有3个人,为什么?学生通过思考,明白有个人既是爸爸又是儿子,他的身份重复了。体会在计算总数时有时不能简单地把两部分相加,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唤醒探究热情,也让学生初识重复问题的基本含义。接着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表示,既能看清楚有几个人参加了两项比赛,又能明显看出参加两项比赛的一共有几个人?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分析,学生认识到要解决重叠问题,就要清楚看出重复部分的数量,从而引发学生操作意识,这时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整理。学生亲历整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合作、思考、交流、比较等活动,充分认识到,体现重复部分怎样做到既直观又美观,还能表示每部分的内容。结合各小组展示的优点,引出韦恩图,让学生了解韦恩图的同时,又体会到数学文化的底蕴。通过交流学生感悟到集合图能直观看出参加各项运动的人数,尤其是重复参加两项比赛人数的部分很清楚。让学生借助直观图,充分理解集合图的意义,并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不同的策略中感受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提高学生思维水平和学习能力。
练习时设计了一组有梯度的练习,从简单应用到开放,从正向思维到逆向思维,既链接所学知识资源,又实现对学生思维的拓展。这样的练习设计不仅能让学生结合集合思想进行分析,还能结合可能性的知识解决问题。
本节课的不足:在出示例题时,应该问学生:一定是17人吗?让学生带着思考进入新课学习效果会更好。拓展性题目想办法和例题做到整合,效果会更好。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三年级数学视频
更多
相关数学教学设计推荐
大家都在看
苏教版(必修3)1.4《算法案例》(第2课时)ppt课件
2013苏教版必修四2.4《向量的数量积》ppt课件2
2013苏教版必修四2.4《向量的数量积》ppt课件3
苏教版(必修3)1.1《算法的含义》ppt课件之二
苏教版(必修3)2.2《总体分布的估计》ppt课件
2013苏教版必修四2.5《向量的应用》ppt课件
苏教版(必修3)2.1《抽样方法》(第4课时)ppt课件
2013苏教版必修四1.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ppt课件1
2013苏教版必修四2.1《向量的概念与表示》ppt课件2
2013苏教版必修四1.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ppt课件
苏教版(必修3)3.4《互斥事件》ppt课件之三
2013苏教版必修四2.4《向量的数量积》ppt课件
2013苏教版必修四3.3《几个三角恒等式》ppt课件2
2013苏教版必修四2.2《向量的线性运算》ppt课件1
2013苏教版必修四3.3《几个三角恒等式》ppt课件
苏教版(必修3)3.2《古典概型》(第2课时)ppt课件
2013苏教版必修四2.5《向量的应用》ppt课件1
2013苏教版必修四2.3《向量的坐标表示》ppt课件
2013苏教版必修四3.3《几个三角恒等式》ppt课件1
2013苏教版必修四2.1《向量的概念与表示》ppt课件
2013苏教版必修四3.2《二倍角的三角函数》ppt课件1
2013苏教版必修四1.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ppt练习课件
2013苏教版必修四3.1《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ppt课件2
苏教版(必修3)3.4《互斥事件》ppt课件之二
2013苏教版必修四1.1《任意角、弧度》ppt课件
2013苏教版必修四1.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ppt课件2
苏教版(必修4)2.4《向量的数量积》ppt课件之一
2013苏教版必修四3.1《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ppt课件
苏教版(必修3)1.1《算法的含义》(算法的意义)ppt课件
苏教版(必修3)2.4《线性回归方程》ppt课件
| 小学 |
| 初中 |
| 高中 |
| 不限 |
| 一年级 | 二年级 |
| 三年级 | 四年级 |
| 五年级 | 六年级 |
| 初一 | 初二 |
| 初三 | 高一 |
| 高二 | 高三 |
| 小考 | 中考 |
| 高考 |
| 不限 |
| 数学教案 |
| 数学课件 |
| 数学试题 |
| 不限 |
| 人教版 | 苏教版 |
| 北师版 | 冀教版 |
| 西师版 | 浙教版 |
| 青岛版 | 北京版 |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 鲁教版 | 苏科版 |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 部编版 |
| 不限 |
| 上册 |
| 下册 |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