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05
收藏
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毫米的认识》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书、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币、一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
2、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
3、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
4、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①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设疑: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学生思考、交流)
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1毫米有多长,请学生在尺上相互指指,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再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全班汇报、交流。
揭示: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们把尺子用放大镜放大,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边介绍边用课件演示)
然后,请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长。
③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1厘米=10毫米
④请学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教师准备1分硬币、电话卡和银行借记卡,请学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对1毫米的体验。)
⑤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⑥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单位。(学生举例,教师提供一些资料)
⑦学生填写数学书的厚和宽并反馈。
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和倍数单元总复习题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检测题(二)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数学广角第练习试卷
因数和倍数单元测试卷
长方体、正方体练习题
五年级数学下册中期检测试题
五年级数学上册解方程专项复习题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练习题二
五年级数学上册填空判断专项复习题
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综合复习题二
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综合复习题一
五年级数学下册综合复习题---判断题
五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资料——图形的变化
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一、二单元目标检测试题
五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专项复习题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检测题一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练习题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试卷
五年级数学易错题练习
长方体和正方体练习题三
五年级数学易错题例析二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练习题
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练习题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检测题(一)
五年级数学下册表面积与体积比较练习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练习题一
五年级数学下册综合复习题---应用题
长方体的表面积练习题
因数和倍数练习
五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资料——分数的意义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