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搭配》教学反思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简单的搭配》教学反思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简单的搭配》教学反思

《简单的搭配》教学反思

2019-07-04 收藏

《简单的搭配》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接触了一点排列与组合知识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活动,找出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通过摆一摆、猜一猜、记一记等小组合作,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中的广泛应用,并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搭配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是很难、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搭配出几种,难就难在不重复、不遗漏,也就是有顺序的思考。所以整节课我从学生独立思考再现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通过学生在同伴交流、全班交流中,逐步了解和掌握有顺序的思考方法。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有几下几点:

1.巧妙设计教学环节,渗透数学思想。本节课选择的三个教学素材并不是随意组合的。而是经过精心考虑的,各种数学思想分层次、分步骤地借助素材的探讨进行渗透。比如在服装搭配这一环节,重点是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数学思想,使学生明白怎样找出一种既不重复又不遗漏的搭配方法。同时,在这一环节中我根据三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时,要让学生借助学具、有用连线的方法、有用文字书写地方法,逐步抽象出有序的搭配方法,使学生的思维由具体过渡到抽象。本环节的引申部分,重点是在有序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体验个性化、简洁化的表示方法,使学生明白各种不同的搭配可以用尽可能简单的数字、字母、符号表示出来,同时在素材的搭配种类上也有了拓展,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增加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合作学习落到实处。通过小组合作,人人动脑、动嘴可以找到所有的搭配方法,而通过说一说,就可以避免重复遗漏。尤其是体会符号的简洁时,通过交流,使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抽象能力。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课后,我对本节课的不足之处进行了自我反思,同时,乔校长、李主任及学校的老师们也诚恳的提出了我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设计不好,教学语言不够精炼,如在过渡用符号代替图片时的衔接语。

2.在展示学生的作品时,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先明确什么是正确的,才可以让学生找出错误的问题,使学生印象更加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