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21
收藏
《认识厘米》教学案例
教学理念及方法:本节课以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为教学宗旨,实现先学后教、先试后导、以学定教、以教促学、教学合一这一五步教学法的根本目标。
教学思路:
1、数学活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时要让学生感到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认识厘米的教学,就是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矛盾中引入的。由此教师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在学生获得新知以后,教师又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估测周围事物的长度,去调查厘米在生活中的应用。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可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展创新空间。
2、合作探究,发现新知,形成技能。
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最终获取,还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探究过程。本课教学注重引导学生以合作探究为主要的学习方式。首先,要求学生通过在尺上找一找1厘米是从哪儿到哪儿,用手比画1厘米的长度,闭眼想一想1厘米的长度以及找一找生活之中l厘米长的物体等活动来建立1厘米的表象。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2厘米、3厘米等几厘米的具体长度,进一步认识厘米。其次,在探究用厘米量、用厘米画的活动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小组合作,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使他们在发现新知、形成技能的同时获得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3、加强估测,发展空间观念。
估测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加强估测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正确建立厘米的概念,增强其空间观念与学习兴趣。教学时,教师通过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l厘米以及对周围物体的长度先估计、再量一量的活动,使学生在比较中积累经验,形成初步的估测能力。
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厘米的认识是空间与图形知识板块中的内容。是认识长度单位的一节起始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及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基础上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为以后学习学习其它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打好基础。
新人教版高中(必修3)算法描述课件
新人教版高中(必修3)随机事件的概率课件
新人教版高中(必修3)算法基本语句(第二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高中(必修3)算法的概念课件1
新人教版高中(必修3)1.1.2程序框图课件3
新人教版(必修3)2.2.2
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同步练习课件(5份)人教A版必修四
高二圆锥曲线的小结课件(人教版)
新人教版高中(必修3)3.2.1古典概型(1)课件
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2.3.2
新人教版高中(必修3)算法案例(第四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高中(必修3)1.1.2程序框图课件2
新人教版高中(必修3)算法初步课件
新课标高中必修三1.2算法基本语句课件(复习课)
新人教版高中(必修3)2.1.2
新人教版高中(必修3)等可能事件的概率1课件
独立重复试验课件
新人教版高中(必修3)案例4进位制课件
新人教版高中(必修3)算法案例(第三课时)课件
第二章平面向量同步练习课件(11份)人教A版必修四
新人教版高中(必修3)2.1.1.简单随机抽样课件
新人教版高中(必修3)第一章案例3课件
高一数学算法的概念课件人教必修3A版
独立重复试验的概率课件
新人教版高中(必修3)3.2.1古典概型(2)课件
新人教版高中(必修3)算法的概念课件
新人教版高中(必修3)2.1抽样习题课课件
新人教版高中(必修3)2.3.2
新人教版高中(必修3)3.1.1随机事件的概率课件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