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05
收藏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发豆芽》数学教案
活动内容
教科书第128~129页。
活动目标
通过发豆芽活动,了解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运用多种途径查询和收集相关资料,并能运用数学的方法记录和描述豆芽的生长情况,培养同学们动手实践、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教师收集相关资料,并先做一次实验。学生分组准备黄豆、绿豆各50g,以及发豆芽的器皿。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豆芽的生长过程吗?你自己发过豆芽吗?
2.学生根据查询的资料和咨询科学教师得到的知识进行交流。
3.根据学生的交流,提出:我们也来试一试发豆芽。
揭示课题:发豆芽。
二、讨论交流,得出活动步骤
1.提问:发豆芽要做哪些准备?怎样记录发豆芽的过程呢?对最后的记录如何分析呢?
结合学生的交流,得出本次活动的主要步骤:调查与收集;发制与记录;整理与分析;推测与应用。
2.学生结合教材了解4个环节应该做什么,并在全班交流。
教师重点提问:发豆芽的统计图画什么好?为什么?如何计算发豆芽的盈利情况?
三、学生分组活动
1.教师演示发豆芽的过程。
2.教师提出要求:
(1)发豆芽活动要做的事情比较多,我们要分组进行,每组5个人。
(2)为了方便观察与记录,我们都将豆芽统一放在教室里进行观察,每天每个组在固定时间进行浇水。
3.各组学生进行发豆芽实验。
时间大约是6天。教师对各组实验的情况进行适时的指导,对各组的记录进行及时督促与检查。各组在发豆芽完成后,及时进行数据分析,制作好相应的统计图表,写好分析总结。
四、小组交流,感受价值
交流发豆芽的具体做法和注意事项。
五、观察、记录、分析
1.观察豆芽的生长情况。(大约6天时间)
2.记录豆芽的生长情况。(每天进行记录)
3.把豆芽的生长情况制成统计图表。
4.分析统计图表,写好总结。
六、总结反思
小组结合统计图汇报豆芽生长情况,说说在发豆芽活动中的收获。
注:五、六两个教学过程在课外进行。
[简评:本课设计采取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式,突出发豆芽的相关资料收集,讨论发豆芽的活动步骤,对发豆芽活动进行分析、交流、评价。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统一在教室进行,便于学生观察、比较、交流、互相激励。同时,把发豆芽活动的重点放在依据实验数据制作、分析统计图表上,以体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体现综合应用的数学味。]
小学数学一年级期中考试——数学下册期中检测试题答案
北京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公顷和平方千米》练习题
2012年小学一年级数学口算题卡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课后练习题:《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小学一年级数学口算题——20以内的连减
北师大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四)
小学数学一年级期末试卷(十)
小学一年级数学口算题——10以内的加减混合
2012年小学一年级数学题(5分钟)
小学数学一年级竖式计算练习题(一)
浙教版初一数学有理数的除法教学计划指导思想
人教版2012年一年级数学期中试卷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同步练习题:《图形的旋转》
小学数学一年级期末试卷(八)
小学数学一年级期中考试——数学下册新人教版试卷
2012年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练习题(苏教版)
小学数学一年级期末试卷(七)
小学一年级数学口算题——20以内的连加连减混合
小学数学一年级期末试卷(二)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线和角》同步练习题:上册
浙教版初一数学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计划指导思想
小学数学一年级期末试卷(九)
2012年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测试卷
小学数学一年级期末试卷(十一)
小学数学一年级期末试卷(一)
2016年秋季四年级上册数学课后训练题:《图形的平移》
小学数学一年级竖式计算练习题(三)
2012年一年级数学下学期同步练习题
2012年小学一年级趣味数学题
小学数学一年级期末试卷(三)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