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23
收藏
学习是一个边学新知识边巩固的过程,对学过的知识一定要多加练习,这样才能进步。接下来我们精心为大家整理了因数和倍数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知识点**
1.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如果a×b=c(a、b、c都不为0的整数),那么a、b就是c的因数,c就是a、b的倍数。
2.数与倍数的关系:因数和倍数是两个不同的该概念,但又是一对相互依存的概念,不能单独存在。
3.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1)列乘法算式:根据因数的意义,有序地写出两个乘积是此数的所有乘法算式,乘法算式中每个因数就是该数的因能数。(2)列除法算式:用此数除以大于1等于1而小于等它本身的整数,所得的商是整数而无余数,这些除数和商都是该数的因数。
4.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求一个数的倍数,就是用这个数,依次与非零自然数相乘,所得之数就是这个数的倍数。
2、3、5的倍数的特征 1.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2.奇数和偶数的意义:在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3.奇数、偶数的运算性质: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大减小),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
4.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5.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质数和合数 1.质数和合数的意义: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2.质因数: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质因数。
3.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质数相乘的形式表是出来,就是分解质因数。
4.分解质因数的方法:(1):“树枝”图式分解法;(2)短除法分解。
**练习题**
1、一个数的最小倍数减去它的最大因数,差是( )。
2、一个自然数比20小,它既是2的倍数,又有因数7,这个自然数是( )。
3、我是54的因数,又是9的倍数,同时我的因数有2和3。( )
4、我是50以内7的倍数,我的其中一个因数是4。( )
5、我是30的因数,又是2和5的倍数。( )
**参考答案**
1、一个数的最小倍数减去它的最大因数,差是( 0 )。
2、一个自然数比20小,它既是2的倍数,又有因数7,这个自然数是( 14 )。
3、我是54的因数,又是9的倍数,同时我的因数有2和3。( 18 )
4、我是50以内7的倍数,我的其中一个因数是4。( 28 )
5、我是30的因数,又是2和5的倍数。( 10或者30 )
苏教版《加和减》教学反思
苏教版《认识百分数》教学反思
《正比例和反比例》复习反思
《认识面积》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平行四边形面积》教学反思
第四册《认识角》教学反思
冀教版三年级上册《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
《计算工具的认识》教学反思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反思
苏教版第六册《练习九》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数学《国土面积》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量一量》教学反思
《线的认识》教后反思
苏教版数学《了解我们自己》教学反思
苏教版《运动与身体变化》教学反思
人教版数学《重叠问题》教学反思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加和减》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小括号》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人教版数学《找规律》教学反思
《认识路线》教学反思
苏教版第七册《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青岛版《求图上距离》教学反思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复习反思
《倒数的认识》教学感想
北师大版《回收废品》课后反思
《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教学反思二
北师大版数学《买洗衣机》教学反思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复习反思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体积总复习》教学反思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