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20
收藏
学习是一个边学新知识边巩固的过程,对学过的知识一定要多加练习,这样才能进步。接下来我们精心为大家整理了长方体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长方体知识点
特点:长方体有8个顶点,6个面,12条棱;棱分3组,每组棱长相等;相对的面面积相等。
正方体有8个顶点,6个面,12条棱;所有棱长都相等;6个面的面积都相等。
棱长和:长方体棱长和=(长+宽+高)×4
正方体棱长和=棱长×12
表面积:长方体表面积=(长×宽+宽×高+长×高)×2
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
单位(大单位化小单位用乘,小单位化大单位用除)
体积单位:米3 1000 分米3 1000 厘米3 (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容积单位:升 1000 毫升
体积 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长、正方体体积=底面积×高
不规则物体体积测量:
方案一:石块的体积 = 上升部分的体积
方案二:石块的体积 = 溢出部分的体积
>>>练习题
1、长方体有( )个面,它们一般都是( ),也有可能有( )个面是正方形。
2、长方形的上面和下面、前面和后面,左面和右面都叫做( )。
3、长方体有( )条棱,每相对的( )条棱算作一组,可以分成( )组。
4、正方体有( )个面,每个面都是( )形,面积都( )。
5、正方体有( )条棱,每条棱的长度都( )。
>>>参考答案
1、长方体有( 6 )个面,它们一般都是( 长方形 ),也有可能有( 2 )个面是正方形。
2、长方形的上面和下面、前面和后面,左面和右面都叫做( 相对的面 )。
3、长方体有( 12 )条棱,每相对的( 4 )条棱算作一组,可以分成( 3 )组。
4、正方体有( 6 )个面,每个面都是( 正方 )形,面积都( 相等 )。
5、正方体有( 12 )条棱,每条棱的长度都( 相等 )。
初一下册数学第一章同步练习:相交线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同步练习题:初一年级上册数学
初一数学知识点:同类项
青岛版七年级数学课后训练:科学计数法
青岛版七年级数学巩固训练:积的乘方与幂的乘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后练习:第五章
初一数学知识点:单项式
2016年初一第一学期数学同步练习:第二章
七年级下册数学课后训练:第五章
初一上册数学知识点:一元一次方程
七年级上册数学课后检测题:有理数混合运算
2015初一上册数学期末复习练习:直线
初一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课时训练:平方根
15年初一第一学期数学同步练习:应用一元一次方程
初一数学四单元习题小测第1.1课时
初一数学知识点:多项式
七年级数学四单元习题训练平行线的判定
七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一单元课后练习2016年
初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练习题:《有理数》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随堂训练:人教版
初一数学知识点:圆
北师大版初一下册数学随堂练习题:第一单元
青岛版初一下册数学达标检测:科学计数法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同步练习:新人教版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七年级下册数学课后训练题
初一年级下册数学训练题: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
初一年级下册数学随堂训练:第五单元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同步练习:认识三角形
沪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学期第十章随堂练习10.2平行线的判定
七年级下册数学课后检测题:第二单元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