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18
收藏
认识周长这节课来自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三课时,是在学习了四边形,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上学习的。周长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概念。对平面图形周长含义的理解,是下面学习测量周长,计算周长的基础。
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并能说出周长的含义,难点是让学生学会测量平面图形的周长的方法。首先,运用情境导入法,利用小蚂蚁爬树叶的动画引出本节课的课题:认识周长。独学引导环节,在观察蚂蚁运动的路线的过程中,让学生感知,明确一周的定义。通过对不同图形有没有周长的判断,发现不封闭图形是没有周长的。从而引导学生得出周长的定义,绕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它的周长。
在合作展示环节,根据对于周长含义的理解,利用工具:直尺,绳子等来测量长方形和圆形的周长。达标检测环节,一道是解决生活中的有关周长的问题,一道是对周长含义的考察。最后总结提升,看似不同的两个图形的周长是一样的,也是对周长含义的巩固提升。学生也可以通过平移得出结果。
反思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是:教学环节设计的比较合理,环环相扣,衔接自然。课堂导入比较有吸引力。能把大问题化成小问题让学生在解决一个个小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周长的概念。对于不同的教学环节,题目选择的比较有代表性,能对知识进行检测。
不足之处是:首先,时间把握上,时间分配的不够合理,前面概念的解释用的时间过长,导致后面的合作展示,达标检测的题目没时间细讲。第二,合作展示,很多学生不会用工具测量,还是应该先说,学生说说怎么做,或是老师直接引导怎么做后,再让学生来做。第三,习题处理时,对于学生书写的格式没有注意规范,只评价了对错。第四,对于后面的学生关注不够。第五,对学生的评价语言比较少。
听过教导主任老师的评课后,我更加清楚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备课标,更要备学生。对于大班级,中低年级的学生,要让他们配合老师,认真听讲,及时的评价和关注很重要。教师要及时的、不断的评价。要关注全体学生,不仅要关注成绩好学习能力强的,更要多关注成绩落后,学习困难的学生。让他们感觉被关注,被重视,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滋味,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一定要留心多向身边优秀教师学习,不断反思总结,和学生一起成长。
多边形内角和教案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学案1
同底数幂的乘法导学案1
平形四边形学案2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导学案
一次函数和它的图象教案1
平方根学案3
实数导学案4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导学案3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导学案
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导学案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教案
勾股定理导学案4
分式的加减导学案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导学案2
平方根导学案1
实数导学案7
一次函数和它的图象教案3
分式的加减导学案1
实数导学案6
勾股定理导学案5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导学案1
平方根学案4
勾股定理导学案1
一次函数和它的图象教案2
函数的图像教案3
同底数幂的乘法导学案3
勾股定理导学案2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学案3
分式的基本性质导学案2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